论明清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
时间:2020-11-05 11:3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 要:吝啬鬼形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很早就有涉及,如庄子《外物》中的监河侯。但明代以前,其在文学作品中并没有突出的地位,也未出现十分著名的代表。而到来了明清时期,吝啬鬼不仅在众多笑话集中独树一帜,并且在其他文学体裁中,更是出现了“活生生的这一个”。59105 毕业论文关键词:吝啬鬼;明清笑话集;严监生;《一文钱》;《照世杯》 Abstract: The miser image appeared very early in the works of ancient Chineseliterature, such as Jian hehou of Chuang-tzu’s Objects. However, before the Ming Dynasty, it did not have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literary works and also did not appear to very famous.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t only the miser has been an independent role in many jokes, but it also has been an impressive one in other types of literature. Keywords:the miser ;jokebooks of Ming and Qing;Yan Jiansheng;A Coin;Zhao Shi Bei 吝啬鬼无论是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还是在世界文学人物长廊里,都是个性鲜明、不可或缺的一种独特角色。吝啬的意思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而吝啬鬼自然就是拥有这种性格的人。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道学家庄子,在《庄子·外物》中,就塑造了“监河侯”这一吝啬鬼形象。“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1](P319)家贫的庄子亟待米下锅,而吝啬的监河侯竟然“大方”地允诺借贷庄子三百金,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样的允诺与见死不救又有何异?聪明的庄子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便借喻浅洼中的鲫鱼讽刺了监河侯。但由于这篇文章旨在讨论养生处世、反对矫饰,所以对监河侯的形象塑造,也就仅仅限于语言的表现;而对于《庄子·外物》而言,它的艺术成就也恰恰是其富有哲理魅力的语言。因此,这里的吝啬鬼也仅仅是用来说理而已。 虽然“监河侯”的本性刻画深入人心,但吝啬鬼形象并未由此在此后的文学中得以凸显。魏晋南北朝时期,刘义庆所编《世说新语》中所设“俭吝”部,记述的吝啬鬼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虽然隽永传神,但言辞简约,只是粗陈故事梗概,没有过多地润色修饰。而以宋李昉等所编的《太平广记》为例,全书共500卷,以类编次,分为90余类,收录汉魏六朝隋唐以及宋初的野史、笔记、小说7000余则,约有300万字。相比神仙(55卷)、鬼(38卷)等,只有一卷的廉俭部可谓小巫见大巫;而关于吝啬鬼的14则篇目,作为附属虽有单独列出,但并不居于突出地位。但是,到了元代,杂剧一统文坛;戏剧数量繁多,题材广泛;上述朝廷,下谈百姓;涉及各行各业,遍及殊方异域。至此,戏剧艺术走向成熟。在诸如《崔府君段冤案债主》、《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中,文学家创造出的吝啬鬼形象已经变得饱满,在手法技巧上也趋于多样化。当然,这样的发展变化也并非偶然,“商业经济的繁荣对元杂剧的批评造成了两种影响。一个是直接催生了元杂剧,为本时期提供了最直接的批评对象。”[2](P16)“金钱”与“吝啬”自然也就有机会成为元杂剧的关键词。 但总的来说,明代以前,吝啬鬼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并没有突出的地位,也未出现十分著名的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吝啬鬼题材的笑话不仅在众多笑话集中独树一帜,而且在其他文学体裁中,更是出现了“活生生的这一个”,吝啬鬼个体的塑造更加突出,人物形象鲜明而独特。 一 明清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群像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