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谱遥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高光谱遥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2)


 2007年10月年发射的“嫦娥1号”卫星已携带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的干涉成像光谱仪升空,拥有获取月球表面二文多光谱序列图像及可分辨地元光谱图,通过与其他仪器配合使用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与分布进行分析,获得的数据用于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从2007年到2010年,我国将组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将携带超光谱成像仪,采用0.45~0.95um波段,平均光谱分辨率为5nm,地面分辨率为100m。我国咋在积极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像光谱仪的同时,在地物光谱数据技术、高光谱影像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取得了部分的成果。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科院安徽光机所、遥感所等单位对大量的典型地物进行了波谱采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地物波谱特性数据库”。
1998年,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与遥感中心建立了“典型岩石矿物波谱数据库”,其中包括了我国主要的典型岩石500余种。200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基于GIS和网络技术研制了典型地物波谱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记录了10000多条地物波谱,并能动态生成相应的波谱曲线和遥感器模拟波段,实现了波谱数据库与3S技术的链接[4]。
经过“优尔五”以来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遥感应用的大国,我国的遥感应用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这个体系中,主要包括:
  初具规模的国家对地观测系统;
  具有较高运行水平的国家级资源环境遥感信息服务;
  具有一定服务能力的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系统;
  具有良好实效的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
  已见效益的全国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
  初步的国民经济辅助决策系统;
  稳定运行的卫星气象应用系统;
  比较完善的海洋遥感立体监测系统;
  以及其它应用系统等。
虽然说我们已经是遥感应用的大国,但应用主要是范围外延,项目扩大,技术方法不成熟,精度不足,遥感技术突破不多。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多学科人才的共同研究。
在我国,一些科研单位也着力于高光谱数据库的研究。
1987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技术中心出版了“中国地球资源光谱信息资料汇编”,含岩石、土壤、水体、植被、农作物等地物的波谱曲线共1000条,并有相应的实验分析报告。波长范围主要为0.4~1.0μm,部分在0.4~2.4μm之间。
1998年中科院遥感所建立了面向对象的光谱数据库,共收集地物光谱数据5000条,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光谱库。
建立一个齐全完善的光谱数据库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小型的光谱数据库。
武汉大学也致力于光谱数据库系统的的研制和开发,并将其集成到自行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GeoImager中。该数据库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大量的地物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的管理、查询、提供高光谱数据的各种分析功能,并具有图像光谱文显示分析等模块。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