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呐喊》看经典形象的符号化(2)
时间:2020-12-14 19:3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蒙克将《呐喊》中的造型作为他创作的母版,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到这个造型中。在这之后,他又创造出了许多版本的《呐喊》形象,逐渐有了自己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焦躁不安、孤独寂寥和恐惧的形象令人们产生共鸣,成为蒙克的标志。 2 波普艺术——“呐喊”符号化的开始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1 《呐喊》形象在波普艺术中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生产过度丰裕、商业文化开始膨胀,进入了繁华的商业时代,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审美水平不断上升。工业机械化流水线式的大生产复制出无数的商品,彻底融入到了当时的社会,促进了当时艺术在商业时代的发展。波普艺术自然就成为了这个商业社会时代的产物,具有流行的、大众的艺术特色在当时盛行开来。大众艺术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最流行、最时尚的文化现象,从流行歌曲到影视电视,以及影视明星和各种各样的杂志书刊让人应接不暇,许多人开始追求这种流行与时尚。 与此同时,著名的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也关注着社会中的流行符号。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美元钞票、可口可乐,还有明星头像玛丽莲·梦露、迈克·杰克逊等等。《呐喊》作为经典的造型形象,特别是他所指代的现代人精神焦虑的普遍现象,自然便成为了波普艺术中所要表现的对象。1984年,安迪·沃霍尔用其独特的迷幻色彩,制作了丝网版画《呐喊》(图一),自此,《呐喊》开始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标志出现在世人眼前。 显然,安迪·沃霍尔创作的《呐喊》已经全然没有了蒙克在作品中所想表达的绝望之情,它仅仅是一种流行文化符号而已,正如安迪·沃霍尔所言:“我的画面就是它的全部含义,没有另一种含义在表面之下。”同样,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呐喊T恤、呐喊杯子、呐喊靠垫、呐喊咖啡、呐喊玩具、呐喊文身,以及呐喊影视艺术形象,等等。都更多的仅仅是一种流行文化的标志而已。” 安迪·沃霍尔避开了画家本身的个人情感,利用重复和媒体传播的方式,把经典形象演变为大众化图像、符号直接用于生活的商品包装上呈现在大众面前,他将经典形象融合在了大众文化中,并且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个形象经过安迪·沃霍尔的重新演绎,打破了传统艺术审美观念以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