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社会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2)
时间:2017-05-08 21:5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虽然我国不是小组工作专业的诞生地,但我国并不专业的小组工作基础也很雄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小组工作起步较早。20 世纪初,是香港的小组工作的萌芽时期,基督教男女青年会是香港小组工作的起源,早期的小组活动主要是帮助社会底层人民,为其提供念书识字的机会和价格低廉的住所等;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供一些战时需要的服务,虽然服务小组的组员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战争结束之后,基督教男女青年会继续为青少年服务,教他们识字以及在课外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照顾。这一时期小组所开展的活动并没有专业社工人士的带领和指导,但当时小组开展活动的目标以及内容形式,和我们现在常见的友谊小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 随着二战的结束,大批的战争难民涌入香港,这给当时的香港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1950 年,香港成立了社会福利联合会,意识到专业社工的重要性,其强烈要求各机构培训比较专业的社工,这一任务交给了香港大学。1967 年,香港大学成立了社会工作系,小组工作成为了社会工作主要专业科目之一。 上个世纪 60 年代中期,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了香港社会的广泛关注,自60 年代晚期至 70 年代中期,小组工作的内容从一开始的娱乐和教育转向辅导和治疗,服务对象由这些特定的人群转向了他们的家庭,服务方法逐渐专业化。80 年代,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家庭暴力出现、老龄化现象严重等社会问题的突出,小组服务对象开始包括老人、妇女等一些特殊群体。90 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小组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复杂化,服务内容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这时小组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是治疗性小组和发展性小组。小组目标大体上分为:使个人得到发展,提高人们社会参与性,促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等等。8354 如今的台湾小组工作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工作领域,小组工作课程是各个高等学校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医院、学校、企业、司法机构及一般社会服务机构中,对小组工作的运用较为普遍。小组工作在台湾已经得到社会群众的广泛认可,并受到了一致好评。 中国封建时代就存在一些救济团体,但还不具有专业方法的性质。20 世纪20 年代初期,国外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传入我国,30 年代成立了一些社会工作机构。也是在同一时期,我国开始了社会工作教育。最早开始社工教育的是燕京大学 。 1952 年,由于院系调整和社会学系的撤销,给我国大陆社会工作带来 28年的空白。直到 1979 年,社会学系才得到恢复,但社会工作专业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的传入,专业的小组工作服务形式开始出现,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域除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外,还包括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等弱势群体 。 2、 国内外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1)国外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适应性的研究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并且研究的越来越趋于精细化和具体化。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大多分布在人际关系、认知适应、角色适应、职业适应等各个方面。从研究领域来看,大多数研究都在心理学领域。从研究对象来看,研究的人群主要是有生理、心理障碍和智力障碍的人。近年来,西方学者对于许多社会弱势群体的适应问题也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如G.Kolaitis和J.Tsiantis对希腊国内的前苏联移民的适应研究等 。 相对而言,西方专家学者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研究成果还较少,相关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大学生人际适应、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职业适应等方面的研究,如Wentzel和Asher从社会行为、成就动机、师生关系、自制能力以及学业等级等方面来整体评价了大学新生的学业适应状况 ;Black等人也进行了一些关于自主支持的研究,指出心理自立对青少年学生的独立与适应有重要影响 。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