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朱熹的美学思想与社会审美情趣提升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1-04-27 22:4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 要:通过考察《朱熹的美学思想与社会审美情趣提升机制的构建》一文,发现不少学术及生态问题。本文通过讨论文章摘要,结合文章内容,分别从当今学术生态状况的社会审美情趣问题及朱熹美学研究论文目录展开分析,对中国学术生态细节作出考察。66589 毕业论文关键词:朱熹;美学;审美情趣;构建;生态 Abstract: "Building a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aesthetics and social aesthetic Zhu Xi" by examining a text, found that many academic ecological problems.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read and carefully analyze the text content, combined with article content, respectively, from the aesthetic appeal of the situation in today's society, Zhu Xi aesthetics research paper catalog to analyze, to investigate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Chinese academic details. Key words: Zhu Xi; aesthetics; esthetic sentiment;structure; ecological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中国社会“三俗”文艺作品的思考 在朱子文学研究包括美学思想研究中,很少有人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加以讨论,尤其是在公开发表论文中,难得与现实政治文化、现实道德伦理规范联系起来的文章。因为这样的联系颇不容易,对于朱子的文艺思想必须有精深的把握,对于现实社会政治文化事业有热诚的关心,还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尚需符合所谓论文的格式规范,说实在话,这样难,实在是难。我们发现 《理论界》2011年第7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朱熹的美学思想与社会审美情趣提升机制的构建》,眼前一亮,好啊!这个话题很有现实意义,针对性强啊!然而,细看文本,又令我们失望。按照杂志上的介绍,作者包绍亮,1956年出生,男,三明市委校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副教授。论文网 我们不能不说,作者的主观意图很好,好得很,文章开头就说: 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经常出现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文艺作品,折射出社会审美情趣的低俗,如何坚持以社会zhuyi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遵循文化发展的,借鉴传统美学思想的精华,构建提升社会审美情趣的长效机制,对有效地抵制“三俗”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包绍亮. 朱熹的美学思想与社会审美情趣提升机制的构建(J). 理论界, 2011(7)) 这段话的主观意图极好,设想也很好。其实,“庸俗、低俗、媚俗”的文艺作品,在中国古代就存在了,有其不良的传统渊源,但在不同的时代亦有差异,这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关系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段时间,准确地说,在同志为首的中央领导时期,即1949年到1976年期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庸俗、低俗、媚俗的文艺作品绝迹,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文艺界工作的指导方针,谁也不敢违背,当时的文艺高雅、正气、单纯,但其代价是牺牲文艺的多元化,以阶级斗争为纲,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八个样板戏几乎代替了所有影视生活。这样的情况在华国锋同志当政期间还延续了大约两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或者说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艺界的形势渐渐发生变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终于来临来,随着市场经济社会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的文艺状况渐渐受到金钱侵染,功利性急剧上升,一切向前看,暴力、色情充斥文艺作品,以影视作品为最,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少年的精神灵魂。包绍亮先生说‘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经常出现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文艺作品’云云,大约说的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愈益严重的中国文艺界状况,包文2011年初写成,从时间上说“近年来”的用词不准确,文艺作品的庸俗、低俗、媚俗不是近年来的问题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就已经显露出来,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决不是近年来的问题。细细考察,近年来,形势还略有好转,唱红打黑,三风建设,禁止全国各地政府组织的形式zhuyi的明星演唱活动,都有力地遏制了文艺的庸俗化倾向。当然,包文提出的“借鉴传统美学思想的精华,构建提升社会审美情趣的长效机制”是有现实意义的。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