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课设计分析以力的分解为例(2)
时间:2017-05-20 11:4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探究式课堂教学十分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创造思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图通过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教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自己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欲望,并尽可能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的引导还体现在学生探究学习情境的设置,在已经建立起的探究氛围中,深入展开探究,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评价。探究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确立探究的目的,设计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科学方法,得出探究的结果并相互交流讨论。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 1.2 探究课的特点 探究式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优尔种特点。 ①实践性:探究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拓展或深化学习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课堂知识的学习,它更强调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深刻和充实的探究经历,使学习过程更加丰富而完整。探究学习无疑是增强体验的一种途径,学生在做一做、考察、收集资料、辩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发展了实践能力。 ②专题性:对某种现象或某个小领域进行探讨,让学生自主发觉知识的过程。 ③互动性:新课标下的探究课堂,老师除了完成知识的传授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在互动中实现。而这种互动既可以是师生的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动、学生与家长的互动。 ④创新性:探究课创设由学生设计出一些活动情境,尽量创建一些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究和创新活动的空间与内容,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⑤开放性:对活动课探究的结果允许答案多样性、允许有多种解释出现,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⑥综合性:探究课是要打破学科界限,借鉴不同学科的教学成果,因此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1.3 探究课的意义 探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学会操作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掌握探究的程序,同时探究时所用到的各种研究方法比如类比法、理想化法、模拟法等也成为学生再创造的本领;而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培养,这些能力更有利于在社会中生存。综上,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文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力的分解”的地位和学习障碍 力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学好力学知识不仅是解决有关力问题的根本,而且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物理知识的基础,而在力学中,力的分解又是分析解决力问题的基本方法。从力学的整体来看,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处理力的两种基本方法,是我们以后学习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从物理处理方法来看,也是对第一章矢量概念的进一步加深。 力的分解知识如何学好,力的分解方法如何正确掌握,对于刚进入高一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有一定困难的[2]。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有多种:第一,从思文能力来讲,学生刚进入高中,由于初中二年的物理学习,形象思文还行,但理性思文大部分学生还不是很成熟。第二,从学习障碍来讲,由于分解的多解性导致学生不知道具体如何来分解一个力。第三,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数学三角函数还不是很熟悉。为此,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让学生去观察和体会,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