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的挑战及对策(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网络恶搞的挑战及对策(2)

“一部荒诞可笑、‘玩世不恭’的‘恶搞’作品暗含着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馒头》针对的绝不仅仅是《无极》 ,它还隐喻着许多尚未化解的社会矛盾,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声叫好。[1]

    然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并没有因它的风靡逃脱其原作导演陈凯歌的追责,最终以视频作者胡戈向陈凯歌的正式道歉收场。但这都无法妨碍2006年成为中国网络史上具有意义的一年。对于中国网民来说,谁都难以回避一个新名词--网络恶搞。

一、“网络恶搞”的定义及类型

“网络恶搞”至今都没有一个严格和规范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也并未收入该词。“网络”相信大家可以理解,那什么是“恶搞”呢?

其实“恶搞”原产地并非中国,而是舶来品。“恶搞”文化(Kuso)最初由日本游戏界传入台湾,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传至全中国,成为一种经典的网络次文化。这种借助于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

    我认为网络恶搞其实可以概括为:某个人或某个团体,利用他人所创作的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再加工或者利用自己原创的文字、视频、音频、图片通过自己的表述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某个对象的情感、看法、意见等,当然也有纯粹为了娱乐自己或他人的恶搞存在。

“网络恶搞”包括了诸多领域,有以下三种较为明显的类型。

(一)文字类恶搞

   文字类网络恶搞是以网络为载体,以文学名著、历史名人、名著中的主人翁等为主要对象,以带有一种现实距离感的文字、语法、语气为表现形式的作品,有的时候甚至通过创造文字来表现。在网络公共空间广为流传的大话西游、三国志、《沙家浜》等恶搞系列就是典型的文字类网络恶搞。早在2004年,成龙在代言某洗发水的广告中,一句“拍这洗头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就曾引发一场热议。而近日,这则被“打假”的广告再被网友挖出来恶搞。而这次恶搞更显“高大上”,与当前热门的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神同步,其中的一句“duang”更是在短时间内迅速“蹿红”,成为了2015年初最火的网络词语。

(二)图片类恶搞

图片类网络恶搞是以网络为载体,以各种图片为主要对象,以将各种图片胡乱拼凑、夸张变形、联想替代等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图片作品。图片类恶搞的历史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03年。2003年,有网友将小胖的一张搞笑照片上传网络。图片上的小胖穿着校服,嘟囔着肥嘟嘟的脸,双眼斜视……小胖搞笑的表情立刻吸引网友的疯狂恶搞,甚至引发了第一次全民PS恶搞热潮。紧接着金馆长、不屑弟、五杠少年、茫然弟、犀利哥等等一大批被广大网友熟知的网络红人出现将图片类的恶搞新的高潮。论文网

(三)视音频类恶搞

以影视作品或音乐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剪辑改编、原片配音、角色反串等手法为表现形式的作品。胡戈的《馒头》把中国互联网视频恶搞带入了鼎盛时期,几年下来恶搞之风愈刮愈烈,五花八门的恶搞视频铺天盖地而来。从方言配音到电影剪辑,从影视作品里的人物到现实生活中的名人,恶搞的枪口甚至瞄准了红色经典、英雄人物。“后舍男孩”、《春运帝国》、《高考高考》、《闪闪的红星》直至最近的成龙版的《我的滑板鞋》无不是广大网络网友恶搞的“杰作”。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