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在当代的继承改革和发展逐渐消失在青年人世界的美丽(2)
时间:2021-04-28 20:3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2.1 京剧的发展史 2.1.1 起源、发展与繁荣 京剧的起源早在在两百多年前的清朝,它最初是流行于江南等地以二黄、高拨子、唱吹腔为主的徽班。在1790年四喜、三庆、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为乾隆皇帝贺寿,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交流,并且吸收了秦腔、梆子、昆曲等戏曲艺术的特点。久而久之,为京剧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又大量的吸收了说唱音乐、民间歌舞、滑稽戏等艺术的特点。将京剧的的文化逐渐推向繁荣的是被人们称为“老生三杰”的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新的艺术特色。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的脱颖而出使京剧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空前的繁荣。紧接着四小名旦的选出又是在京剧的发展史上添上了一笔靓丽的色彩。在日复一日的表演磨合中,就形成了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以歌舞演故事”的表演特征。“京剧是在地方戏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后又一直扎根于民间,故京剧有着通俗易懂的特点。尤其是大量文人步入京剧队伍,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文学水准方面又有所提高,因此,京剧又具有雅俗兼得的特点。”[1] 2.1.2 逐渐衰落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文化大时期,京剧的发展和生存却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当时 “破四旧,立四新”的观点严重影响着京剧表演者的生存。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演员被打倒,大量优秀的传统剧目被禁演,损失惨重,许多传统剧目失传乃至灭绝。这时候的人们不再去梨园听戏,艺人们也另谋出路,不再表演京剧。 在结束后的二十年,京剧文化重新建立了起来,大量的京剧表演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但长时间的断层状态已经让京剧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很久,似乎京剧已经不复当初的繁盛。再加上京剧的创作也难以推陈出新,使得京剧处在了一个停滞不前的尴尬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许多京剧爱好者们做了大量的措施来保护京剧文化。1984年,作曲家关雅浓在中国戏曲学院创办了作曲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曲音乐创作家,但是结果却不容乐观,难以创造出适合当代人喜爱的好的作品,或一直模仿以前的创作方式,或直接演绎发表过的剧本。 3 当前社会京剧的现状 3.1 京剧独特的魅力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我们都会向外国人自豪的介绍这是我们国家独有的特色。它是古代先人智慧的结晶,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轨迹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文学、武术、杂技、音乐、舞蹈等各艺术行类综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它有着独特的唱腔和精美的舞台表演。经历了几百年的沉淀,那抑扬顿挫的念白、那千回百转的唱腔已经成了中国最显眼的标志之一。京剧的文化博大精深、独具一格,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的瑰宝。文献综述 3.2 京剧面临的尴尬状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喜爱京剧的观众群体越来越向老龄化发展,而做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年轻人则表现出一种对京剧敬而远之的淡漠态度。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一个局面?时间追溯到五六十年代,还是有很多人喜爱京剧,想要去听赏京剧的。但是当时的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闲情逸致去看戏呢?“饱暖思淫欲”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到了七八十年代,生活水平渐渐提升,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日渐加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多的娱乐方式让人们不仅仅只局限于去梨园看那只摆上一桌二椅的戏。并且在这个时候流行音乐渐渐占据人们的视线。一系列的台湾音乐、香港音乐、欧美音乐等等被人们熟识。现在所谓的90后,00后站出来哪一个不是韩流迷?哪有人还能体会“京韵”的内涵?他们能说出每一个韩国电视剧的主人公名字,甚至能演唱曾经一点都不懂得其意思的韩文歌曲。他们能花上几个小时去电影院观看一个好莱坞大片。在这样外部文化的日益熏陶下,哪里还能记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有多少人还能静下心来欣赏一段京剧?这个应该也叫做文化的入侵吧。为什么大多数大家都热捧流行音乐而放弃中华民族几百年的传统音乐?流行音乐不但内容通俗、广泛传唱。又与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更能表达出情感来。相比较京剧需要专业的功力来完成表演来说,通俗的音乐更能易于接受,更能很好的学唱。“京剧演员都知道‘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非就是说练功不可间断,不能因为冬天冷,夏天热而歇工。”一个好的京剧演员最起码需要几十年的的扎实的功底才能站在台上为人们表演,在演唱上更加注意唱腔的方法,舞台表演更是一门生动的艺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陈建森在《戏曲与娱乐》一书中是这样解释京剧陷入困境的原因的:“京剧迷失了其本身作为戏曲的本性,地方剧团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经费不足导致优秀的人才的缺失等等”。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