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笛安的“青春”题材文学(2)
时间:2021-05-09 20:4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执着中的探索——对“青春”小说习惯手法的反思与突破 对青春的抒写、对成长的回顾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同时代的作家都曾写过青春期的成长故事。从史铁生的《我那遥远的清平湾》、曹文轩的《草房子》到王小波的《青春时代》、苏童的《桑园留念》、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等等,可以说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青春体验,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属于抒写自己青春的方式。 “80后”作家大多在十几岁时就开始创作了,青春期的成长生活是他们创作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题材资源。这份属于他们“80”后的独特生活,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鲜活的资源,也给中国当代文学届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正如现在很多人都广为熟知的郭敬明,九夜茴等,他们所叙写的青春故事更多的是一种带有绝望的偶像剧色彩的青春故事,青春期忧郁情怀的的写作手法带有一种传染性,这种写作手法被无限规模的复制,覆盖了“80后”的写作现场。虽然笛安与郭敬明、韩寒等共同拥有一类文学标签——“80后”,但是笛安似乎更受到传统文学界的肯定。因为与其他“80后”的青春文学相比,笛安如今的作品已不再局限于自言自语的小圈子里了,她不再受常规的束缚,而是大胆的直接面对青春,非常自然地将青春的美好与残酷、成长的欢喜与疼痛直白地展示给读者,执著地追寻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表达了作为“80后”对爱情和生命的理解。作为“80后”作家,笛安的小说依然呈现出常用的青春写作,表现出了80年代人残酷一面的青春体验。 《告别天堂》作为笛安的代表作和成名作,讲述的是五位在学少年的青春故事,笛安运用不同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五个为爱痴狂,孤独的少年成长的青春。书中的五个人,他们都是有着独特性格的鲜活少年,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去经历成长。温暖而坚强的天杨,勇敢又自卑的方可寒,有点坏的肖强,还有那傻傻的周雷以及敏感又要强的江东。五位少年虽然性格存在差异,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爱情时,五个人对爱情的理解却又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笛安在故事中赐予他们喜怒哀乐、骄傲和卑微。在《告别天堂》中,高考只是作为一首青春的奏乐,而青春期的爱情却是真正陪伴他们成长的主旋律,这其实比高考来的更为凶猛。爱情作为一种载体,完整地显示了青春在拥有美好和理想之外,也不可或缺的包含了残酷和脆弱。《告别天堂》的主框架是宋天杨和江东的爱情故事,对其他几位主人公的成长和追求的描写则使这篇小说的叙事更加丰满和深刻。宋天杨这个女孩子是作者最用心用力描写的人物,她纯粹善良而又温暖坚决。天杨的成长从她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就能看出来了,她对世界的感受通过对话不断发生着变化,有希望有绝望,有美好有不美好,但是这些感受是交错在一起的,而不是各自分离的。在《告别天堂》的最后,小说中提到了宋天杨一直未出现的“妈妈”,宋天杨是一个孤儿,但是宋天杨在很久以来,第一次想起了“妈妈”,[2](p195)这里的“妈妈”更多的代表了宋天杨精神的“归家”,表示她在经历了青春期的成长后重新拾得的理想。就像宋天杨自己说的那样:“在这场追逐里我糊里糊涂的丢掉了我的童贞,我的初恋,还有我的江东。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并没有妥协,我忍受了我该忍受的代价。我现在无法判断这值不值得,可是我不后悔。”[2](p175)这里提及了笛安小说一直要建构的理想,即人的尊严。在笛安看来,人性是不完美的,但一个高贵的人所必备的,是对于人的尊严的坚持,笛安在她的小说中一直延续着对这一理想的追求。文献综述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