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长恨歌》社会热点与文学主题的逻辑关系(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王安忆《长恨歌》社会热点与文学主题的逻辑关系(2)

王安忆的人生经历丰富,小时候随母亲迁至上海,可以说对上海生活里的人和事颇为了解,她很了解四十年代的上海女性。作者对于主人公王琦瑶这种生于弄堂,死于弄堂的上海弄堂的女儿也很是了解,她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去描述主人公王琦瑶,体现了作者对于上海女性敢于向命运斗争的支持,对于生活不妥协,不放弃的态度的支持。这个故事是她以社会热点为基础所写。“王安忆说:“曾经听说一件事情,这个事件特别震撼我,说一个上海小姐在七十年代中期被一个上海小流氓杀了。使我感到特别奇怪的是,他们怎样结识的。他们结识的道路是非常漫长的。我做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王琦瑶怎样一步一步认识了小流氓的。”[2]( p 82)她认为一个作家的任务便是通过写文章,让读者有探索思考,而后去反思这个社会出现的现象。作者通过上海小姐被小流氓杀害,为小说构造了一个真实的框架,但其中的内容是通过一种理想化而虚构出来的,添加了许多文学色彩,使得故事更加丰满。如文中介绍王琦瑶时,说她这个清秀美丽的女孩理想是变成电影明星,但她没有变成明星,却在这中间认识许多人,打开了眼界,参加了选美比赛,理所当然的成了三小姐,成为上海小姐后被包养,成为李主任的情妇,但后来李主任出事抛弃了她。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生活,一直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着,但生活却一次次让她失望,她所爱过的男人都离她而去,只剩下她寂寞孤独的活着。这样的场景令人心生怜悯,读者似乎可以从王琦瑶的身上看到些许自己的影子。这些内容似乎是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当然这是一部成功的虚拟小说,但却给与读者一种真实的感觉,这也是源于作者王安忆丰富的生活经验。文章在开头便是在描写上海弄堂,上海弄堂是“老上海”对上海最直接的感受,没有在上海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人无法直接的写出上海弄堂的特性,而最具上海文化身份的便是上海小弄堂,作者描写的是当时最最普通的人物。“作为弄堂出生的主人公王琦瑶也是有着当时的上海人情结:小资情调的生活方式、对于殖民时代回顾、移民共同的自尊等等,王安忆对弄堂的描写,是建立在从物化的弄堂抽象出精神的上海的基础之上的。”[3](p14)王安忆一直认真关注着上海这座城市,关注上海建筑、上海历史文化、上海语言以及上海人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作者在描写主人公经历时,描写了很多那个时代的上海场景:这里有一些喧闹繁杂而又豪华的大饭店,也有像平安里这样油烟弥漫却又温馨的弄堂,在上海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咖啡厅,这咖啡厅是闹市中的隐秘之处,而用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在这闹市中隔开的寂静之处则是爱丽丝公寓。《长恨歌》里有着用无数康乃馨热捧出的上海小姐,也有下雪天围着火炉而坐谈天说地的平凡人。 “某些时候,人们可以到高层建筑之上,透过窗口看到闪动的江面,某些时候,人们又只能在屋子里面,看着一个方格一个方格的阳光从五斗橱边上的地板上慢慢地滑过。就在这些层层迭迭的景象之中,一个偌大的城市徐徐地展开了。”[4](p6)而王琦瑶作为千千万万个上海弄堂女儿之一,她代表着的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少数上海女性的一面,同时也是上海这所城市所展示的一面,这一面充满着的是繁华,时尚,同时还有焦躁,虚荣与幻想。当然在作者眼中上海这繁华不会老去,正如主人公王琦瑶一样,不管年龄如何,依旧吸引着年轻人的眼光,也如上海这所城市一样,虽是充满沧桑与历史,但在国人心中依旧形象高大,吸引着许多人前去博弈。论文网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