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帮文化与影视传播(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商帮文化与影视传播(2)

近年来宫廷剧、穿越剧红极一时,而笔者认为在未来几年内商帮文化类型的影视题材会改变这一固定格局。由孔笙和高满堂联手打造的《温州一家人》于2012年出品上映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温州一家人》以一户普通温州人家的原生态纪实,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转型变化的大历史交汇同构,呈现一代温州商人的智慧、意志和情怀。剧中,走在最前沿的温州商人前赴后继走出家门、走出国门,他们的命运紧系时代的脉搏。商帮文化可谓是从真人真事中提取素材,内容真实、选择性多,又充满传奇色彩,励志的故事也会激励受众得到一些所谓的正能量。我国并不乏商帮文化的影视作品,但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却很少,不少导演仅仅只是看中了商帮文化的题材,为了达到影视作品的戏剧性和曲折可读性而对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进行随意更改、夸大。鉴于此,笔者对我国商帮文化进行了一番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商帮文化与影视传播之间的关系。

2  中国商帮文化研究

商帮文化归纳起来有以下主要内容:一是集体人格。即商帮有什么性格特征,或者是商人精神,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和商业道德。二是营销策略。即商帮采取什么手法和策略来销售商品、争取客源。三是组织制度。即商帮的经营机构(企业、商号、店铺)和行会(会馆、同乡会、同业公会)是按照什么样的制度建立和运行的。文献综述

商帮文化形成的 “三缘”因素:即血缘、地缘和业缘。第一个因素是血缘关系。最早的商帮文化就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做生意发展起来的,成功的家族带动同宗族的人发展成家族式商帮。第二个因素是地缘关系。大家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乡里乡亲,相帮相带,形成地缘商帮。第三个因素是业缘关系。比如说晋商当年做金融,到兴盛时期,把金融同业(未必是山西本地人开的)的钱庄都整合进来,形成蔚为壮观独领风骚的晋商大商帮。

2.1  中国商帮发展历程

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并发展,经历了隋唐时期的繁荣鼎盛、两宋时期的继续发展,到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在这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士农工商”的四民定位,一直将商人贬为社会阶层中最为卑贱的一类。尽管如此,商品经济还是在顽强地发展着。秦汉及唐宋时期,都出现了享誉全国的一代代商贾人士,宋代更有“南商”、“北商”之说。在国家无法律保护商人,百姓又将商人与“唯利是图”、“无信无义”挂上钩的社会背景下,商人们只能依靠地域、血缘等关系联合起来,互相支持,这就是商帮形成前的雏形状态。

2.1.1  明清时期中国十大商帮的崛起

明末清初也即16世纪,商品行业逐渐繁荣,种类增多,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慢慢减弱,西方资本zhuyi思想也开始渗透并影响我国的商品经济,“工商皆本”的经济主张被提出,商人队伍逐渐壮大,出现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商业集团即商帮,晋商、徽商、陕商、闽商、粤商、赣商、鲁商、洞庭、宁波、龙游这十大商帮崛起,成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1.2  盐业促成了商帮最初的崛起

经过调查可发现,十大商帮经营范围中盐业占了最重要的比重,晋商、陕商等商帮的崛起就是依靠盐业。为何盐业会如此受到各大商帮的青睐?笔者认为首先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物资;其二,相比其他行业,盐业的利润最大最诱人;其三,中国只有少部分地区产盐,所以从事这一领域几乎没什么大的风险。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古代盐业的朝廷垄断制度,早在春秋时期的齐国,盐业就已经是朝廷垄断经营了,但到了汉武帝时期,禁盐制度相对宽松了,很多商人靠贩盐致富,而到汉武帝中期,为了增强国力,汉武帝想征服匈奴,长期的征战也使得国库亏空,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又重新对盐实行专卖制度,政府对盐可自行制定价格,从中获利甚大,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盐就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及至唐肃宗宝应六年,盐业才稍作“改革”,政府将“生产”及“零售”这两个环节下放给了商人,自己只控制“批发”的环节。到了明代,由于北部边关缺乏粮食,政府实施了“开中法”,这是一种用粮食换取贩盐专利的制度。商人们输运粮食到边关换取“盐引”,凭借“盐引”到指定盐场提盐后,可将盐运到指定地区销售。在那个时期诞生的盐商,也是各大商帮崛起最重要的促成因素。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