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3)


对以往的电视节目而言,广告费用几乎是其惟一的收入来源。正因如此,许多音乐选秀节目陷入了为赢得较高收视率而恶意炒作的怪圈。而《中国好声音》创新的节目模式似乎打破了这个怪圈,节目组称广告费用只是好声音收入来源的一小方面,节目的成功也只是刚刚迈出打造完整音乐产业链的步伐。陆伟透露,为好声音学员倾情打造的经纪公司将为学员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无疑给了中国电视节目制作者们不少启示:通俗包装的娱乐节目,并不是观众最大的需求之处,即制作方缺乏诚意提供好的节目。对《中国好声音》创新过程的思考与学习也许比关注它光环的结果更加重要。
 2.《中国好声音》的突出特点
从节目的运作方面讲,中国好声音没有设海选环节,节目组的导演全体出动,到全国各地寻找学员。拿学员李代沫、关喆等人来说,在比赛之前他们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是节目组与他进行多次沟通,才最终说服他前来参赛的。原有200多名选手被选入节目组的录制名单,继而由导演和音乐总监共同把挑选出70来位学员。这种选人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选手的质量。“盲选”是好声音的特色之处,选手在登台的时候,四位导师是背对舞台坐着的,他们根本看不到选手的外貌。导师们仅仅是从听到的声音来判断选手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然后“I Want U”键是否亮起代表了导师的选择。若导师的转椅转了过来,则表示学员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了。可以说这一点比较创新,也正是这一点让更多的观众对这个节目更加的期待。“‘好声音’一定是要找才艺很好的学员,一定要是高手间的较量。”副总导演沈宁告诉南都记者,“因为它的起点比其他选秀节目要高,其他节目一开始都是清唱,而我们在初步筛选阶段就会让选手进录音棚,在棚里试唱。”[4]所以,《中国好声音》有了一个不同于其他选秀节目的选人标准,那就是选手的现场感染力。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