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现代化联合企业[13]为强化自己的社会关注力和控制损失的需要,开始建立自律性的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90年代中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一直在努力使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化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OSHSMS)发展成为与ISO9000和ISO14000类似的规模。直到1996年英国首先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南》国家标准,指南对审核规范的各要素从目的、考虑因素、实施要求和实施结果等四个方面进行描述,以帮助用人单位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审核规范。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3],对全国各种企业进行安全评估,以保证企业时刻处于安全生产的环境中,美国的工业卫生法律也要通过OSHA进行安全评估。1997年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4]。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JISHA)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旨在保护工人免遭各种危害,消除各类与工作有关的伤害、不健康、疾病、事件和死亡。挪威船级社(DNV)制订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标准》。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5]13个组织联合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1999年4月在巴西召开的第15届世界职业安全健康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一位负责人提出:国际劳工组织[6]将像贯彻ISO9000和ISO14000一样依照ILO的155号公约和161号公约[7]等推行企业安全卫生评价和推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按照制定的质询表,逐一评估企业安全卫生状况。表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化问题成为继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标准化之后世界各国关注的又一管理标准化问题。在跨入新世纪之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引起国际上更广泛的注意。9136
1.2.2 国内的发展
我国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起步较晚,但是在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问题提出之时就十分重视。1995年4月,原劳动部派代表参加了ISO/OHS特别工作组,并分别派人员参加了1995年6月15日和1996年1月19日ISO组织召开的两次OHS特别工作小组会。1996年3月8日,我国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化协调小组”。1996年6月3日,召开了第一次协调小组会议,会中决定召开一次国内研讨会。1996年8月29日,原劳动部科技办组织召开了由原劳动部职业安全健康与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矿山安全监察局、国际合作司、原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现改建为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原劳动情报文献中心的有关同志参加的部内研讨会,会中介绍了ISO关注OSH领域的由来、最新进展及收集到的有关国家制定的OSHMS标准所包含的内容。1996年9月,我国派出由原劳动部等单位组成的8人代表团,参加了ISO组织的OSHMS国际研讨会,参与了其中的小组讨论,并在政府组中做了小组发言,阐述了我国的观点。随后,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研究工作[8]。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制订了《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石油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等三个行业标准[9]。1998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CSSTLP1001:1998)。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下发了在国内开展OSHMS试点工作的通知。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依据我国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结合国家经贸委颁布并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所取得的经验,参考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制定并发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002年3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调整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及工作机构组成人员的通知”,对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及其下设机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