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始终学选诗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报告
时间:2021-08-03 11:3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 要:本文将《朱熹“李太白始终学选诗,所以好”说刍议》一文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诸多问题并加以考证分析,进而发现中国学术生态中的一些细节;同时,着重分析该文存在的论述游离于课题之外、论证观点无中生有、大量堆积材料等学术问题,通过考察个案,揭示当今中国学术细节状态中存在之学术不良倾向。70240 毕业论文关键词:李白;朱熹;《文选》;学术 Abstract: This article, "Zhu Xi" Li Bai always learn selected poems, so good "said discussion on" one articl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ound that while many issues and textual analysis, to discover some of the details of the academic ecology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scussion free from the subject and argument out of thin air, the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materials, such as academic problem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se revealed existing in the state of today's Chinese academic details of academic unhealthy tendencies. Key words: Li Bai ; Zhu Xi ; Anthology; academic; 不能不承认,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素养是无穷无尽的。因为我们未来所要写作的具体内容在范围方面并无确定性,提高文史哲之基本素养是文秘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倘若一个做文秘工作的人不能比较全面客观深刻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他学的具体的文秘知识便会是一盘散沙。做秘书工作必须有宽阔的胸怀,昂扬的正气,高尚的德行。同时,作为秘书学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文化素养,李士金老师为了让我们写好论文,集中训练我们的阅读能力,提高我们的基本文学素养,同时针对具体论文研究对象,指导我们阅读了游国恩等编著的《中国文学史》[1],张健著《朱熹的文学批评研究》[2],郭绍虞著《中国文学批评史》[3],朱东润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4],王运熙、顾易生等著《中国文学批评通史》[5],吴长庚著《朱熹文学思想论》[6],莫砺锋著《朱熹文学研究》[7],李士金著《朱熹文学思想述论》[8],李士金著《朱熹文学思想研究》[9]等。我有幸在李士金老师指导下写作学年和毕业论文,他要我们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具体切实地指导我们对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进行考察研究,使得我们通过毕业论文之写作,学到秘书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修辞立其诚[10]。写文章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必须通过扎实的资料来说明问题。尤其不能堆积资料,似是而非。否则我们的秘书工作必然会事倍功半,甚至影响自己的美好人生。我在老师指导下针对学界朱子文学研究论文个案加以研讨分析,颇有收获,本文是研究成果之一。学识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同学批评指正。论文网 一、问题的提出:转述学界成果堆积资料游离于论题之外的学术生态现象 2012 年第1期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发表《朱熹“李太白始终学选诗,所以好”说刍议》[11]一文,该文作者沈曙东1979年出生,湖北黄梅人,文学硕士,发文时为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讲师,杂志标明本文基金项目:系四川省教育厅项目“李白文化文物文献的整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ZX005 。 从标题看,本文的论述内容很具体,主要是讨论朱熹说的一句评论李白学习选诗的话。选诗即《文选》中的诗歌。朱子的意思是,李白始终把选诗作为自己学习诗歌创作的楷模,所以其诗歌创作很好。本文把朱子的这句话作为论文标题主体,显然是要探讨:朱熹为什么作这样的评论?理由何在?李白是否始终学选诗?是,为什么“所以好”?显然,这是很有学术价值的话题,可是要真正作出有意义的研究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朱子对于历代作家作品的评论,除了《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几部专门的著述,多是随机的讨论,并无整一的体系。关于李白的评论也不是很多,专门讨论李白学习选诗更是罕见。研究这个课题,还要对于李白的诗歌创作很熟悉,了解他的学习创作的情况,《文选》对他的创作的影响,学习选诗如何正面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成就,等等。在这样论题要求下,作者能够如愿以偿吗?显然很难。考察具体文本,我们会发现一个典型的学术生态现象:在论文中大量堆积资料,无论其与论题的关系是否密切,甚至毫无关联,不断引证学界成果,显示自己的掌握了大量的资料,自己的论述不但与堆积的资料极不对称,更无什么见解,还经常出现错误。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