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地区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2)
时间:2021-08-09 19:5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3)案例分析法 我通过网络搜集一些其他戏曲在地方上的发展现状及一些对策的案例,将这些案例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分析和归纳。从而探究出可以借鉴的一些方法,例如一些已经具体实施的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可行性方案。 2 盱眙地区黄梅戏的发展历史简述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但却是在安徽省发展壮大,盱眙在1955年之前一直属于安徽省,所以黄梅戏在盱眙县一直很盛行。清朝时期,盱眙属泗州,黄梅戏传入盱眙,并影响了后来发展起来的的泗州戏。当时并未形成规模,只是当做一种民间小调直接搬上舞台,基本上是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娱乐方式,表现当时的农村生活故事,只有表演者,并没有表演团体。到了民国时期,黄梅戏在盱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出现了班社。建国以后,中央大力发展艺术事业,黄梅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安徽省的黄梅戏剧团的艺术家们改编和整理了一大批的传统剧目,比如《天仙配》、《女驸马》、《慈母泪》等。但是文化大的到来,让艺术事业停滞不前,黄梅戏受到重创。 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个剧种恢复生机,黄梅戏在盱眙开启了新的时期。不久之后成立的盱眙县黄梅戏剧团是江苏省唯一的黄梅戏剧团,盱眙县黄梅剧团在这十几年间创作了很多黄梅戏新剧,比如 1991年演出的大型现代黄梅戏《情牵果园》,1995年演出的《祥林嫂》,近几年排演的《水漫泗州》《铁山寺传奇》。 3 盱眙地区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3.1 盱眙地区黄梅戏的发展现状 黄梅戏曾经是盱眙是主要流行的戏曲剧种,在娱乐项目较少的年代,它是主要的娱乐项目,曾经辉煌时期一年下乡演出上百场,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同时人们的娱乐方式也丰富多样化了,随之带来的就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冲击。虽然现在传统艺术文化被国家所保护,但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之下,盱眙地区的黄梅戏的前途并不被看好。 3.1.1 黄梅戏演员自身能力的减退 由于黄梅戏演出场次的减少,黄梅戏演员的练功次数也就慢慢的少了起来,这样直接导致的的后果就是武功开始衰退,演出质量有所降低。正所谓一日不练三日空,本身是由于演出场次的减少导致演员们出现消极心理,随之就是练功次数的减少,演出质量的降低,观众因此会更加的不爱看,这样的恶性循环实在不应该出现。 3.1.2 黄梅戏后备人才不足 剧团缺少黄梅戏的后备之才,从前的专业演员大多已经老去,人才梯队青黄不接,以盱眙黄梅戏剧团为例,全团实有演职人员共64人,其中演员:男15人,女17人,乐队14人,舞台及后勤人员18人。这些演职人员分别是1986年、1990年、1999年、2009年四次招聘录用的。这些人员当中有41人超过35岁,24岁已经是这个团里年龄最小的了。一般的人都知道,这个戏曲演出行业的人,年龄是最大的要害,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不能够再出演相应的角色,退出舞台就变成了必然。剧团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伴随着剧团难以招收到更多优秀的演员,其根源在于专业黄梅戏学校招收不到更多的学生,由于戏曲艺术本身的特点,戏曲必须从小学起,但是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基本是不可能的。不论是黄梅戏学校还是剧团里面都缺少专业老师,等到学成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就业问题,由于戏曲行业的不景气,导致就业困难。这样的恶性循环如果不能被终止,将会影响黄梅戏的发展,如果不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加入到黄梅戏的传承中来,有极大的可能带至黄梅戏艺术断层。文献综述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