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木心作品的文学风格(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论木心作品的文学风格(2)

二、诗性抒写的含蓄蕴藉

从现今木心所出版的一系列作品来看,他的创作文体涉猎广泛。木心作品文体形式灵活多样,诗歌散文箴言小说常常相辅相佐,使木心在探讨生命、艺术、哲学时能具有更强的张力。同时这些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学文史哲相通的特征作为深厚的基础,兼容西方现代派的理性思维和修辞思维,使他的作品不仅展示出灵活多样的语言文字造诣,更饱含诗性,为我们照亮了一条通往美学思维的道路。

散文是木心最擅长表达自我内心情感的写作方式,他的散文融叙事、说理、写意于一体,并且他的短篇小说也带有散文的诗意韵味。他的诗歌和散文其实是互通的,他对散文写作的改变与创新,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他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初看他的散文,因其与20世纪以来的惯常散文写作模式大相径庭而使人难免有新奇诧异之感,木心曾如此评论自己的散文:“酸甜苦辣都尝过,诗甜,散文酸,小说苦,评论辣。我以咸为主调以其他各味而成为我的散文,即:我写散文是把诗、小说、评论融合在一起写的”。[2](p54)“以味论文”不得不说是中国现代品评文学的一种新奇方式,而通过木心这种“滋味”的通感则能够使我们更加贴切的去体味其散文的意趣,既饱含诗性,又含蓄蕴藉。木心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甚至有时候读的入神了,竟会分不清到底是散文借用了诗的形式,还是诗直接外化成了散文。他的散文同诗实在是太过相似,精炼简约的语汇修辞、越过有形的外在形象而迸发出的深远奥义,都同样强调突出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其散文在结构方式上则采用跳跃性写作方式,思路遵循内心的情感与脑海的想象,以概括性的艺术形象达到对现实情况的审美反应。木心长于运用短小的篇幅创作,字数往往不多,因此句法多变,笔锋洒脱,与魏晋时期一些狂士以意为文、简而有法的散文多有相似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其语言造诣极深,表现力和个性化方面并未被简短的篇幅所局限,反而极具张力与感染性。他的语言自然却不平淡,含蓄蕴藉,充满哲理,毫不做作地将白话文与文言文的特点结合在了一起,行云流水。木心的散文在内容意蕴上则善用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来表现哲理意趣,如在《同车人的啜泣》一文中,悠闲自然的“我”看见了一位新婚的男子,推测出刚刚新婚的他却满怀苦恼,新婚的妻子由于自己没有新房只得与公婆同住而产生一系列的矛盾使他筋疲力尽。而当“我”正在犹豫要不要上前去安慰这个可怜的人时却在下车时听见了这个男子从身后传来的轻快的口哨声,不由使“我”生发出惊诧错愕之感,“我”同时也恍然的感受到了人生的某种渺小,发出“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3](p90)的感叹之声.此时的“我”通过这样的一次偶遇便陷入了对生命木然状态的深深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更有特色的是木心的短篇小说。木心似乎不善小说,小说的篇数屈指可数,中长篇则是一篇也没有。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始终“保持着对浪漫zhuyi误区的清醒,在不断地用审慎的理智去压制情感的宣泄”。[4]如元小说《空房》,在废弃寺院的粉红色空房中,“我”看到一些柯达胶卷空盒和信纸文献综述,这些信纸大约是“梅”和“良”用来传情达意的书信,倘若是其他写作者,大概早已迷失在自己想象出的粉红色浪漫爱情故事中了。而“我”则跳过浪漫的爱情故事,层层剖析其他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最后列出七条疑点,每一条都和历史及人性的复杂相联系,但逐条解读疑点到最后也没有告诉读者真相大白的结局,作者用审慎节制住了滥情,欲罢不能的结尾使人陷入沉思。他的短篇小说除了兼备散文的文体特征,还往往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留白感。当我们读到最后他那戛然而止的结尾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作者的草率收场,而是一种呕心沥血式的惨淡经营,其意韵不言自现。又如《美国喜剧》中的《上午的喜剧》一文,该文的叙事结构与情感节奏从开头到末尾一直在铺排一个悬念,一位精致体面的中年女子几乎日日准时苦苦等待着一位“情人”,而这位“情人”却迟迟不见出场,长久以来日日如此,读者们的心情无不都被这位“情人”的出现与否所牵动着,伴随着这个中年女子同样焦灼与落寞的等待之情。文至末尾,当不准时的班车无情地远远开走时,女子焦急而又殷勤的摆手、上车,至此处全文便毫无征兆地戛然而止。所有的读者当读到此处时,必定会不约而同地感到诧异,直至最后一起与作者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吧。不难推知作者为呈现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哲理意趣而用心良苦,好在结尾也确实如作者之意,形成了一种余音绕梁之感。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