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筝误》看李渔戏曲创作的喜剧特征(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风筝误》看李渔戏曲创作的喜剧特征(3)

二 语言的幽默性

李渔曾提出,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既可以让观众觉得通俗易懂,又能够让观众觉得并非是一览无遗的浅俗。李渔在《闲情偶寄》里提出过“重机趣”[3](P102),在李渔的眼里,戏剧并非是纯形式化的,而是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一体。一方面从形式上看,戏剧语言应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能够让人物鲜活起来,而并非如同死尸一样毫无生气;而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来说,戏剧的语言应该饱含深意,字里行间应该都富有感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应意味深长,让观众欣赏起来,感觉经久不衰,身临其境。中国古典戏剧的语言主要是由宾白、曲词、以及科介三大类组成。李渔在《风筝误》中极大的展现了其语言的幽默诙谐,不仅使观众觉得妙趣横生,更是大大的增加了喜剧的浓郁色彩。

(一) 宾白的喜剧性 

所谓宾白就是古代古典戏剧的说白,主要是有对白和独白两种形式。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过:“唱为主,白为宾,故日宾白。”[3](P88)可见当时以曲词为主,而宾白位于次要的位置。但是发展到明末清初,宾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李渔在《闲情偶寄·宾白第四》中说到“宾自一道,当与曲文等视,有最得意之曲文,即当有最得意之宾白,当使笔酣墨饱,其势自能相生。”[2](P200)可见,李渔将宾白和曲词相提并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了宾白的重要性。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曲词是高雅的存在,要求听起来优雅并能够明确其表达中的含义,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而对于宾白来说要求简单精炼,通俗易懂,语言贴近生活,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容易被理解和接收的产物。正是因为从古以来,作家们将宾白创作的过于随意,导致有些戏剧鄙俗不堪。但是李渔却十分注意将曲词和宾白完美的结合,做到曲白相生,曲词语言优美且简单精炼,宾白语言经过仔细推敲,蕴含深意,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赏。李渔在《风筝误》中运用大量的宾白,不仅增加了戏剧性而且更拉近了与观众间的距离,更贴近生活。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风筝误》中宾白的语言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加了戏剧的喜剧性。刻画人物生动形象,使人物跃然于纸上,突出了人物之间反差的性格,充分渲染了情境的氛围,增强了戏剧的紧张感,不断地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为故事中出现的误会与巧合做了层层铺垫。如“五彩前旌八座车,重来犹佩旧金鱼,爱棠父老衰同我,骑竹儿童大似初”。[2](P145)

李渔《风筝误》中大量的宾白运用使戏曲浅显易懂,文中大量的比喻,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整体上将人物的性格塑造起来了,特别在对话的语气中体现出了人物的喜剧性和故事的戏剧性。增强了戏曲的整体感效果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