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物理论文 >

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

鉴于大四期间一直在中学实习,对开展实践教学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机会。因此,本人于2015年12月24日进入江山市城北中学实习,并在实习之初就将自己的研究课题与学校领导进行了沟通,并得到了肯定与支持。

因此以实习学校为依托,根据研究方案的设计,以两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挑选教材中有代表性的两个课时,在两班级中按照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由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究物理学史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的一般只是作为了解性的知识点,短期的教学实验对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在成绩上难以体现。如何才能科学地体现研究成果?由于科学方法的积累、科学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几节课的强化难以看到显著的效果,所以在请教了众多任课教师后,决定以学生本课时的学习效果为简单的评判标准。

二、课堂教学实践

案例1  《电生磁》

(一)教学设计

《电生磁》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    材: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五节

教学片断:电与磁的发展历程

一.设计思路

总体上来看,本章《电与磁》的内容抽象且深刻,这也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第一次接触“磁”的相关概念。而《磁生电》这节内容位于本章的最后,学生是在学习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等内容后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相对来说,学会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整个有关“电与磁”的知识框架就相对完整了。论文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引入新课。①实验——问题:回顾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奥斯特实验表明电能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磁能否产生电呢?②科学史简介:即介绍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科拉顿、法拉第等不少科学家沿着逆向思路,进行了实验探索,最终,法拉第凭借坚定的信念、突破的勇气,完成了“磁生电”的转化。

二.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磁生电》这一节课,电磁感应现象既是电磁学部分的重点又是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在复习奥斯特电生磁的基础上,迁移类比研究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电磁感应现象,体会实验探索的艰辛,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家执着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比、逆向思维、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除此之外,本节作为本章《电与磁》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电与磁”相关知识框架已经全部建立。本节的最后,通过“电与磁的发展历程”简介,看似简单,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相对孤立的知识基础上,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学情分析

学习本片段的初二年级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基于日常生活的积累,学生对于“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深究到“电与磁”的关系,比较抽象,学生很容易犯迷糊,因此,本教学片断旨在借助相关科学史的简介帮助学生理清“电与磁”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文献综述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初中科学新课标的思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