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影视改编现象趋同与错位(2)
时间:2021-08-25 21:4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 趋同与错位:《平凡的世界》的影视改编现象 (一) “七实三需”完美叙事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后,取得了巨大的反响,获得了观众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它的改编翻拍能够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很好的处理了经典作品与电视剧改编之间的虚实关系。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提到《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这里所说的“七实三需”,在电视剧改编的《平凡的世界》中也同样适用。然而,《平凡的世界》中的“七实三需”并不是为了使观者“惑乱”,而是基于电视剧本身的诉求而创作形成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七分实事”,是指经典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等都是按照小说里的文本叙述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整体基本符合小说中的描写和叙述。“三分虚构”则是指改编作者基于一定的思想观念、美学理想以及电视剧的特点,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选取小说中的经典片段和事件,并辅之以改编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电视剧在不影响小说文本的前提条件下,最大化地增强了故事的情节趣味性和人物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平凡的世界》的艺术虚构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 小说里面没有的,纯属虚构的情节。如孙少安在农业学大寨时期为了救被抓去劳教的“逛鬼”姐夫王满银,请田福军帮忙给徐志功和白明川写了一封信请求放人。在得知这件事有可能影响田福军的政治前途时,孙少安又为了田福军,闯进了县革委会副主任石钟的饭局,凸显出孙少安的胆大和勇敢,为后面孙少安一步步改革和致富埋下了伏笔。再比如,孙少平在原西县上高中时期,与同样贫困的同学郝红梅产生了懵懵懂懂的好感,但是小说中孙少平自己的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所以更没有把自己的钱给郝红梅买饭票的事情,电视剧中的这一描述展现,主要是为了使孙少平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体现孙少平的善良和温情。此外,电视剧在对孙玉亭这一人物的刻画也加入了虚构成分。孙玉亭在太原当了六年工人后回双水村,并不是和工厂里的女人乱搞,犯了“男女之间”的问题,而是他觉得工厂太过辛苦赚不到钱还娶婆姨。此外,小说中的孙玉亭娶亲对象就是贺凤英,而电视剧里所呈现的“贺秀英”这个人物形象是虚构的,同样的,这也使孙玉亭和贺凤英的形象更为丰满,并且也增添了电视剧的趣味性。 第二, 小说几笔带过的情节,电视剧改编的《平凡的世界》有加夸张和渲染。比如小说中,孙少平在双水村里是很懂为人处世的,尊老爱幼,下地干活从来不偷懒。对孙玉亭贺凤英夫妇的反感,往往只是心理刻画,最多是顶一句嘴或者不搭理。但是电视剧中,编剧将这一特点放大,全村的人都去孙玉亭家帮忙弄玉米,而此刻的孙玉亭仿佛一个地主阶级,坐在石磨上抽旱烟,什么也不做,于是就有了少平“活埋”二爸一事。少平对只爱开会不爱劳动的孙玉亭一家反感透顶,而在他活埋孙玉亭时,孙玉亭对他“心比天高”理想的讽刺和讥笑也给电视剧的色彩抹上了浓重的一笔。孙少平和孙玉亭在“活埋”事件中所展现的对立关系,更增加了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色彩,是电视剧画龙点睛的情节之一。 第三, 小说中所写的某人之事,移花接木到另外一个人身上。比如在书中开坝偷水一事的发生,是田福堂指挥的,当时的孙少安正在山西相亲。而电视剧中孙少安变成了总指挥,在干部开会时少安出主意稳军心,并亲自与上游村子的领导者谈判,发生了砖拍脑袋,扳倒牛以及六碗不过岗等事件,凸显出少安的有勇有谋以及少安的指挥领导能力,为电视剧中少安后来成为双水村的“能人”一把手作了铺垫。此外,炸山拦坝在书中是田福堂的主意而并非孙少安,结果震垮了双水村小学,整个事件是一出劳民伤财的闹剧。电视剧中则是孙少安提出炸山拦坝,并且得到了县革委会的支持和赞同。由于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孙少平、孙少安二人,而电视剧中把孙少安定位成了第一主人公,所以,为了给孙少安塑造更为丰满且精彩的人物形象,便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方式,把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堆叠到孙少安一个人的身上,给他塑造成为一个具有领导能力和魄力的农民形象,使之与双水村其他农民区分开来。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