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2)
时间:2021-08-27 20:4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三)区域体制与制度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特点,原有的社会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现实的多样化需求,并在一些方面制约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地方政府应更好地履行其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应为企业制定更加科学的自主发展政策,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力,合理限制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对企业的干预。 (四)社会公共危机防控能力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性的公共问题。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整体形势,在第一时间对各种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处理,对各类复杂问题做出快速且有效的反应,优化解决各类实际突发性问题,提高社会对公共危机的防控能力。在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把损害降到最低,最高效率地维护公共利益。 (五)依法行政能力文献综述 依法行政是社会zhuyi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政府工作人员要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依法执政,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同时加强对于权力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建立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 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主要进步 (一)政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建设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我国政府职能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有以下三点:一是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二是建立特有的政务信息公开网站;三是加强公众信访工作。这些措施都积极地推动了我国地方政府政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化以及透明政府的建设,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工作得到了及时地了解,便利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二)政策执行能力得到增强 人民群众对于政府治理最终成效的高低具有重要的评判作用。 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是政府职能实现的目标和意义所在。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对于政策的执行能力,并在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中,采取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来打分考核的制度。一些日常工作责任心不强、官本位思想严重、对老百姓服务态度较差的部门,在考核结果中就会得到不会得到很高的评价,以至于某些部门负责人被迫辞职,或由于绩效考核不合格承担被调离岗位的后果。 (三)法律制度日益规范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生活运行所需遵从的基本法则,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的完善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在基层治理中,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执法,在法律范围内行驶职权,对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也是地方政府加强法制建设的基本条件,各地方政府也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各地经验,规范法律制度。 (四)回应能力得以提升 在回应能力方面,各地方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行首问或者首办负责制,在第一个接到群众问题的执法人员应对其需求全程负责,耐心了解需求并协助解决问题,积极地对公众的利益诉求作出回应,着些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也建立和完善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多种回应制度,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积极推动政府的回应能力提升,建立了更多的渠道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