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小说的乡土情结《原始风景》《向着白夜旅行》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迟子建小说的乡土情结《原始风景》《向着白夜旅行》

摘  要:迟子建作为当代文坛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独特的成长环境孕育出了她浓厚的乡土情结。《原始风景》《向着白夜旅行》等小说都很好地诠释着她对乡土的那份眷恋与执着:乡间的迷人景物是她始终所围绕的话题;质朴乡土人的善良和人性美是她一直以来所追求与赞扬的;多彩的民风民俗更加深了她文章无限的情致和思想内涵。71905

毕业论文关键词:迟子建;乡土情结;自然景物;民风民俗

Abstract: As a famous woman writer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Chi Zijian's unique growth environment breeds her strong country complex。 Her novels such as Primitive Scenery, Travel towards White Night all interpret her reminiscence and persistence to the country: The charming scenery in the country is the topic that she is always surrounding with; Goodness of plain villager and human beauty are what she is pursuing and praising all the time; Colorful folk tradition and folk customs all deepen the infinite emotion a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in her articles。   

Key words: Chi Zijian; Country complex; Country scenery; folk tradition and folk customs

迟子建从她1985年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至今,曾不止一次地斩获了“鲁迅文学奖”、“矛盾文学奖”和其他著名的文学奖项。在写作风格上,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1](P57)也正是凭借着她的那股坚持与脱俗的写作风格,她的小说逐渐被读者和文学界所认可。更有一大批学者对她的小说进行了十分深入地研究,并据此撰写了相当多的文章,像赵莹的《论迟子建小说的陌生化叙事》、徐慧颖的《论迟子建小说的生命美学观》等等,而在这些研究中很多人将他们的关注点放在了她的叙事研究、女性zhuyi研究和生命意识研究等方面。却较少有人重视起迟子建还是一位受地域文化影响极深的女作家,在她的潜意识里郁结了浓厚的“乡土情结”,即亦是扎根于心底的那股无意识而又挥之不去的,对故土和家乡的深深地眷恋和渴望之情,使得她一直不遗余力地坚持描写乡土,小说里也始终充斥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因此,本文将从她的成长环境等方面来论述“乡土情结”的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分析作品中所描述的自然景物、人文关怀以及民风民俗这三个方面呈现出她小说中所蕴含的浓厚的乡土情结。

一、成长环境滋养的乡土情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长环境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你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上,更会投射在她所写的作品里,小说家迟子建就是从小受到厚土的滋养,因而文章里也充斥着满满的乡土气息。正如她自己所说的这样“我对文学和生命的思索,和我的故土,和我过往的岁月,以及我所钟情的大自然都是息息相关的。”[2](P147)

迟子建出生于人烟稀少的漠河,那里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北边。同龄玩伴的缺失和父母的远离,使得从小就跟外祖父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的迟子建总感到自己被一股孤独所包围着。菜园里的瓜果蔬菜,美丽的自然风光,厚厚的雪地和泥泞冰封的道路也就自然成了她成长道路上非常亲密的伙伴。这一方面促使了她豁达而又忧郁的性格的形成,另一方面在漫长的童年生活中,在与独特大自然、与质朴人性的细腻感知中滋生出一份对乡土浓厚的喜爱与依赖之情。

具体来看迟子建幼年所处的生活环境,在那里,如果是冬日,那么时常到八九点人们仍需要点蜡烛来照明。可在夏日里,恨不得半夜太阳就已升得老高,还在睡梦中太阳就会把你照醒。那漫长的白日,让人觉得每一刻都过得那么缓慢。而漫漫黑夜又总让人有一种看不到光明之感。当村子被一片黑暗笼罩住的时候,人们结束了辛苦的劳作,便再没有其他可以做的事了,就聚在一起,端着茶杯,吃着零食,听大人们说有趣而又吓人的鬼怪故事。这些故事常吓得孩子们晚上不敢独处,心里总感觉不安,生怕游走的鬼怪会随时出现。论文网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