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酒中境界苏东坡与酒相关的作(3)
时间:2021-09-13 19:3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褰衣竹风下,穆然濯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东坡酒后踽踽并非喝高发狂,而是一种清醒的醉,并非神志不清,是能够理智的在醉中保持清醒。“起行西园中”看到“草木”、“鸣鸠”、“黄鸟”等声色情境,东坡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感悟出“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的人生境界。苏轼的“静”实则是“达”,他对“静”有自己的理解,他说:“虚而一,直而正,万物之生芸芸,此独漠然而自定,吾其命之曰静。”他的“静”是静心,即去除杂念,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万物所动,保持清醒,淡泊名利,以超脱的心态体会人生至乐。 二、求情真,悟人生 王国维《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学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2](P61)从这段话我们能看出文学的两个文学本质是描绘真实情境、现实生活以及在情境和生活中的真性情。 苏东坡在饮酒中还是为了袒露自己的真性情,批判人性的沦丧,思考人生的意义。(《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中:“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苏东坡批判了魏晋风流的道德沦丧,“失己”即丧失本真,“不情”即矫情虚假,在《直不疑买金偿亡》中提到:“故不情者,君子所甚恶也。虽若孝弟者,犹所不与。以德报怨,行之美者也。然孔子不取者,以其不情也。”苏轼倡导真性情,不推崇矫情、不情,有真性情,才能获得真实人生。东坡虽然不能多饮,而深识酒中之妙如此,晋人正以不知其趣濡首威胁,颠倒狂迷,反为所累,故东坡云:“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1](P282)江左风流人物在醉的状态中都还要“醉中求名”,这种“不情”是苏东坡不推赏的,他推赏的是渊明的“清真”,即保持真实不受尘世污染的真性情,在酒中可以摆脱一切名利的束缚,恢复本真,当人一旦从羁绊中脱身而出,就能回到纯真世界。东坡在《赠陈守道》中说道:“人伪相加有余怨,天真丧尽无纯诚。徒自取先用极力,谁知所得皆空名。”东坡认为世人多虚伪,在勾心斗角中纯真丧尽,乱世之中少有人能保持本真,淡泊名利,所以他羡慕陶渊明能够弃官归隐,不被尘世俗事纠缠,享受自然乐趣的生活。“俯仰各有态”即有了这种真性情,生活也会各形各态丰富多彩,“得酒诗自成”即在饮酒中寻得真性情,并将其展现在诗中,就能写得好诗。文献综述 在(《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二)中:“人间本儿戏,颠倒略似兹。惟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人生就像一场戏,处于道德沦丧的年代,是非颠倒,只有醉酒的时候才能显露出真性情,才能展现出本真。“醉中虽可乐,犹是生灭境。云何得此身,不醉亦不醒”,东坡饮酒是有节制的,是清醒的酒醉,思绪是清晰的,所以一生的际遇和情感,都能随酒散发,人的感情在酒醉中是本真的。所以苏东坡曾说:“我观人世间,无如醉中真。”(《饮酒四首》其一)人世间最珍贵的就是展现自我,淡泊名利,他认为真实自然是饮酒的最高境界,所以他说:“故我内全与天,外寓于酒。”(《浊醪有妙理赋》)“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其一)“外寓于酒” ,“内得天全”就是苏轼的饮酒之道,不失本真,保持自然。即使苏东坡在被贬之时,仍然在饮酒中求得真性情,《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后怕。闭门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潮骂。”“幽人”显少出门,只有在“醉里狂言”,在饮酒中体会人生,才能保持真实的自我,展露真性情。 苏轼生性单纯自然,敢于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从来不因为环境而隐藏自己,对人也不设防。东坡经常因为展示真性情,不设防,知无不言而得罪人,被小人利用受到打击,苏轼自幼时,就任天而动不自掩饰,其父苏洵因此曾担心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名二子说》)及长,此性情毫无改变,他曾自称:“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次韵孔文仲推官赠》)[3](P100)因真诚坦率招恨受到伤害的事情数不胜数,其中影响苏轼一生的“乌台诗案”就是充分展现了东坡的真性情。东坡的妻子就曾规劝过东坡注意言辞,小心阴险小人,避免口舌之祸,但苏轼不从,认为有违自己心性,对不能袒露真性情而感到悲哀,《留别骞道士拱辰》中提到:“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何时返吾真,岁月今峥嵘。”虽然因为浊水而月黑,但是月亮清明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在乱世之中,真性情被各种环境束缚,但是东坡依旧会选择展现真实性情。在《谢苏自之慧酒》中:“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常孤圆。且言不饮固亦高,举世皆同我独异。决须饮此勿复辞,何用区区较醒醉。”苏轼认为不管是饮酒还是不饮酒,醉酒或者是清醒,都能获得“酒中之趣”,所以不需要特意用饮酒喝高来标榜自高,也不需要用不喝酒来显示自己高于前人。不刻意求醉或者求醒,这种最真实自然的状态才能显示真性情。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