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日夜书》新世纪知青经验的重新书写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韩少功《日夜书》新世纪知青经验的重新书写

摘  要:韩少功的《日夜书》是对既往知青经验的重新书写,也可以说是对知青经验的一种创新。它从精英知青集体经验的束缚中脱离了出来,为读者呈现了多幅不一样的知青时代画卷,在其中作者通过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用列传体的形式和叙述与思考并行的写法将知青的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从知青年代写到当下时代,借由知青的身份转变,注重知青一代在当下的生活,对知青及后知青的当下命运进行了全新的陈述与表现。73240

毕业论文关键词:  韩少功;知青经验;文体形式;重新书写

Abstract: Day and Night is re-writing of the educated-youth experience by Han Shaogong, it can be said is a kind of innovation of educated-youth experience, which separated itself from the elite youth collective experience and presented different pictures about the educated-youth to readers, thereof the author depict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s, use biographies and narration and thinking parallel writing styles put the educated-yout past and present together, from the Red Age to today, through changing the identity of the educated-youth,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ed-youth present life, gave a new statement and expression for educated-youth and post educated-youth to their current fate 。

Key words: Han Shaogong; Educated-youth experience; Literary forms;Re-writing 

一、表达方式的转变

“知青一代人曾经创造了自己的文学辉煌,从1970 年代末到 1990 年代中期,以‘伤痕’‘反思’文学思潮为发端,知青文学以创伤性的生命经验和在场式证明,进行了对旧时代的批判和面向‘现代’的新启蒙 ;继而,又以‘寻根’的超越姿态,将‘上山下乡’的经历拓展、升华到民族文化的高度。” [1] 尽管处于陈旧的体制下,知青文学于80年代的文学思潮中两次冲破了旧的体制,并诞生了新的美学力量。精英知青把原来的知青记忆和集体经验进行反复的整理与不断地重写,使其能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逐渐形成有机结合。同时,他们又在不停地摈斥、梳理并且收编民间的知青记忆,优化现有的知青文化理论体系。最后,他们通过全体知青这个名字,完成了对知识青年下乡那段经历的完美回想和系统的归纳。一直到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知青记忆,被他们自己乃至整个世界都以为这是真的时,就成了历史的惟一说法。在整个演变过程中,由于记忆本身丰富的差异性和变化受到固化思想观念的影响,知青所拥有的特殊能量未能把这特有的经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因此导致了其在历史进步的同时改造历史的创造性能量也将会一点一点的消耗殆尽。这正是知青文学迅速模式化的主要原因,也正是知青文学为什么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急速衰落的原因。  论文网

个人的记忆成了集体的记忆,集体的经验也成了个人的经验。几乎所有的知青小说都往一个方向去发展,淡化了人的独特性,知青的形象也已经不再鲜明。作为一名知青作家且曾参加到知青文学史的创造过程,韩少功现在对知青、甚至是知青文学史产生了疑问。这也是他与其他知青作家的书写方式越来越远的原因。《日夜书》是韩少功对新世纪知青经验的重新书写,用白马湖把大家粘合在了一起。他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被集体记忆所束缚,而是站在多个角度审视知青们在知青时代和后知青时代的经历记忆,呈现了其它的知青文学所不曾呈现的知青生活。因此,他不但需要远离,更甚至是反抗趋于世俗化了的、权利化了的知青记忆与集体经验;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被重新整理过的记忆引领我们再次回到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去。不管是对集体经验还是个体经验的重写,很多的记忆已经被遗忘、模糊或错乱,价值区别也太大,就像唐代的瓷器与清朝的瓷器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是韩少功能够坚持用一种冷冰冰地俯视,一种警觉和严审的目光看待当下的知青文学。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