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城市明清时期的运河和丹阳城(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水与城市明清时期的运河和丹阳城(3)

2.2丹阳内外城在明代的历次修建

明代之前,丹阳城区东门在斜桥,南门在草堰,北门在观音山,城周长3华里许。城区北边距郡城七十里,以运河为池直达京口,旁通丹徒。城区南面距离句容有九十里,金陵孔道多山,东面距离武进有八十里,龙嘴口通太湖。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明代的丹阳内外城有过两次修建,主要是为了防止倭患。

明嘉靖时期是倭患加剧的时期,当时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像是一个海盗的世界,除了中国本土的海盗,还有日本、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的海盗。在那时,商人和海盗没有明确的区分,有生意的时候他们就是商人,考走私获利,没有生意的时候他们就是海盗。他们有时候互相抢,有时候上岸抢劫。日本商人伙同倭寇,在日本封建主的支持下,袭用倭人服饰旗号,乘坐题有八幡大菩萨旗帜的八幡船,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掠夺大量财物。这时明世宗朱厚熜迷信道教,不问政事,而且严嵩专权,贪贿公行,致使吏治腐败,文恬武嬉,沿海士兵大量逃亡,战船锐减,海防设施久遭破坏,为倭寇活动猖獗提供了可乘之机。

嘉靖二年(1523年)发生了震动朝野的“争贡之役”,中日双方贸易中断,导致了倭寇走私更加猖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倭寇由瑞安进到台州,攻打杭州,侵掠浙江沿海地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许栋、王直等人伙同倭寇,聚集在宁波境内,肆行劫掠。倭寇在南直隶(今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沿海地区大肆烧杀掳劫,江浙一带有数十万民众被杀,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威胁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安全,激起中国朝野上下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和反抗。

第一次修城发生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为了防倭寇内犯,知县陈奎仓猝令民众修筑内城,周长979丈,高2。2丈,厚3丈,城壕阔6丈余。开设4门,上建楼橹。东门名通漕,西门名望京,南门名迎薰,北门名镇湖,又在通漕的右边建了水关石闸一座,以便排出城内积水。当时城区的范围比较小,但是为丹阳城的城防建设打下了一定基础,对抵御倭寇侵犯起到一定作用。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