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雪之梦》论钢琴演奏中情与理统一(3)
时间:2021-10-30 10:0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孔子在生活中,常以自然事物形象作为对象,抒发内心情感。例如《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与生命垂尾之时,作歌咏唱,以歌诗的音乐演唱表达其人生最后的感慨。这是人由外界事物所感而自然引发的情感。古代的时候也能体现,通过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观察、了解、体会社会情感甚至政治的得失。例如:《论语。微子》记载:“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这里反映的是孔子从鲁执政大夫的音乐行为,对鲁国目前及今后的政治以深刻的了解,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是孔子由乐观政行为的实际反映。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是社会生活、政治的侧面反映,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人的行为态度、性情修养均有诗乐教化的作用。文献综述 由上两方面得知,在古代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儒家的音乐思想中,音乐中的“理”强调的是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因此音乐中情与理的统一,强调音乐是与社会、政治、现实人生相联系的,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3。2 创作中的“理” 音乐创作是一种艺术实践,通常可分为互相交织又可以适当分开的三个环节,即感受、创意与塑形。作曲家在真实的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存在着的客观事物,这些事物通常是处于还没有加工状态的美与丑,通过了解、熟悉、认识等感性及理性活动,得到深刻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触发了创作欲望。在创作中,作曲者需要根据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进行设计。具体的内容与实际音响的相对应,要求作曲家反复吟唱,进行修改,调整。在最后乐曲的塑形,要求就是具有合逻辑的、不断发展的运动感,使音乐通过重复、变化、平衡、对比、层递等表现手段以取得多样的统一。以上都要求作曲者不单单有整个乐曲的情感,还要通过理性的思考对曲目分析,现实生活的经验来编曲,这样才能创造出令人们铭记于心的曲目。 3。3 演奏中的“理” 一首好的钢琴曲,也需要演奏者把其演奏的完美。在演奏中,演奏者情感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一个演奏者只注重情感的忘情投入,缺少了情感的把握,演奏技巧的把握,那么这首曲子演奏出来的也是不完美的。在演奏中,理性的分析作品的情感,演奏技巧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演奏者要掌握钢琴的声音及其音色能量、手臂的解破学常识、弹奏时手的姿势、挥动、八度与和弦的技巧、震奏、跳跃、滑奏、手指技巧、音阶、三度音阶、经过句、颤音等等演奏技巧。熟练的演奏技巧加上理智的情感投入,才能演奏出一首令人无限遐想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 4 通过《雪之梦》具体讲钢琴演奏中情与理的统一 下面我将从钢琴曲《雪之梦》的音乐情绪变化的处理,精神内涵的阐释,音乐风格等方面论述将如何做到钢琴演奏中“情”与“理”的统一。 4。1 通过音乐情绪的变化来实现情与理的统一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雪之梦》它由一开始的过门开始,然后进入用钢琴弹奏的主题句。之后用管乐器重复演奏一次主题,再次进入钢琴演奏的插部。接着又回到了乐曲的主题,再进入到另一个钢琴插部,然后提高两调再次回到主题。最后的结尾,与一开始的过门相似,回应开头。典型的一首回旋式(ABACA)曲式结构的音乐。 第一个主题:一个人单独在空旷的雪地中漫步,这时的音乐活泼,轻快,跳动,很像人的步子。地上的积雪应该不是很深,这人应该是昂着头,眺望着远方的树林,嘴角带着微笑。漫步到树林中时,注意到了某棵树,回忆起童年时期和朋友们爬树摘果的乐事,就这么的站着了,回忆着那段快乐的时光;这时音乐进入了比较活泼轻快地第一个插部,然后就又微笑着继续漫步。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