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辰河高腔生存与发展的相关思考(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对辰河高腔生存与发展的相关思考(3)

2。3  原始神秘的表现手法

辰河高腔常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等艺术手段来构思人物形象。比如《目连戏》——也称为辰河高腔的“母戏”,整套剧共有48本,在“打叉”一折中,戏台的下面放上两副棺材;在捉茅人请神的开台戏中,演出者装扮成青面獠牙的鬼魅,手持着真刀真叉,冲进阴沉的荒野坟的捉拿“三魂七魄”,戏中充满了原始神秘的表现手法。

3  辰河高腔在当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50年代始,由于种种原由,辰河高腔目连戏在舞台上消失了。“1989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促进基金会,为了抢救民间艺术遗产,将他们对中国的援助项目却定为‘辰河高腔目连戏录像演出及研讨活动’,由文化部群众文化司委托怀化地区艺术馆组织实施此项计划。” [3]怀化地区艺术馆从6个县抽调演职员40人,进行近3个月的排练,使辰河高腔目连戏的表演艺术得到了传承。

辰河高腔有被人们称为“东方戏曲活化石”,它拥有独特的历史性质,一直被后人所继承与发扬。但是伴随社会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和多媒体信息传播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辰河高腔也遇到了同其它地方戏种相同的状况,由盛转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渐渐的走向没落。以下是主要存在几个的问题: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3。1  内容形式陈旧,受到当代文化冲击

现如今保存下来的辰河高腔剧本大多数是明朝清朝时期的艺人手抄笔录传下来的固定剧本和解放后按照老一代艺人的记忆整理记录下来的整理版本,戏曲的故事情节一直没有变化,主题是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剧目总称。在发展中一成不变,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内容模式陈旧,缺乏创新,在新时代多元化艺术潮流的冲击下,不能在吸引世人的眼光,无法适应当今社会。

如今的辰河高腔绝大多数由老一辈的艺术家抄录下来的,还有一些是根据那些老艺术家的回忆录进行整理而得来的,最终通过演出团队以表演的形式传承下来。由于这种单一的传播途径,辰河高腔戏曲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多的精华部分都丢失了。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