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信仰在淮安传播时间与漕运的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天妃信仰在淮安传播时间与漕运的研究(2)

这段材料主要说的是南宋年间的开禧北伐,南宋政府遣调福建莆田籍军士去江淮地区作战。莆邑军人载天妃与他们同行出征,并且获得了战斗的胜利,他们认为是天妃神之佑助,因此开始大肆祭祀天妃,所以,“淮甸皆祠也”。 

我认为这则材料是无法支撑天妃信仰在南宋时就传入淮安的观点。首先,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宋金战斗地点花靥镇、紫金山以及合肥皆在南宋时淮南西路,而南宋时淮安属于淮南东路,两地相距甚远。其次,丁伯桂所言的“淮甸”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淮甸”在南宋时应该指的是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今天江苏和安徽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全部区域。那么就目前史料来看,尚不能得知此战之后在此区域便建有天妃庙宇,所以也更加无法证明此战之后天妃信仰传入淮安。

蒋维锬先生和朱合浦先生编撰的《湄洲妈祖志》是学界关于天妃信仰研究的权威著作,在其专著中他们也认为天妃信仰是南宋传入淮安。他们观点的主要依据为明代嘉靖年间所编撰的《南畿志》卷三十五《方外志·淮安灵慈宫》,其中记载:

    灵慈宫,即天妃宫,为漕运立。一在郡城西南隅,宋贾涉建。[3]164

这段材料很简洁,直接表明宋代的贾涉在淮安城西南隅,因为漕运修建了天妃宫。

我认为这段材料里存在两点误读,首先,便是灵慈宫这一称谓,灵慈宫作为天妃宫的统称是发生在元代,元天历二年因为天妃“庇护漕运”而赐“灵慈庙额”之封,此后灵慈宫方才成为天妃宫的统称。[5]315中宋代便出现灵慈宫且祭祀的主神为天妃,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靠不住的。其次,在《万历淮安府志》载:

       灵慈宫:即天妃宫,……在郡城西南隅,旧名紫极宫,宫前环池植枊,名万

柳池,上有升仙桥,宋嘉定间楚州安抚贾涉重建,后毁,元至正又建。本庙宣德间

改今名,漕运之香火在焉。[6]

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得知贾涉所建乃是紫极宫,并不是祭祀天妃的灵慈宫。后来才因为漕运的发展,转而祭祀天妃。奚敏、徐业龙经过实地考证认为“这座灵慈宫宋代便已存在,但初始主神不是妈祖,元代以后受漕运、治河影响转而奉祀妈祖。”[7]18我认为他们的考证是很具有说服力的。而且在《湄洲妈祖志》专著中有如此表述“泰州圣妃庙是宋代在长江以北的唯一妈祖庙”,[3]165这一说法又与他们认为淮安天妃宫修建于宋代前后矛盾,很难让人信服。

还有支持天妃信仰南宋时传入淮安的学者认为天妃信仰传播到淮安的方式是福建籍军士征戍的地域流动。其主要依据是南宋绍定中,邵武泰宁人丁从龙“率乡兵击贼有功,授忠义郎,领兵淮安,攻破土城,克复其地,授忠翊郎”。这表明,可能正是兴化莆田籍军士的来到,促使天妃信仰传入淮安。[8]44

我认为其在文章中犯了一个基础性错误,宋代兴化军辖区内天妃信仰非常兴盛,所以兴化籍的军士充当传播天妃信仰的使者是说得过去的,但是泰宁在南宋时应属福建路的邵武军,兴化军与邵武军同属福建路,但是两地之间距离很远,将邵武泰宁人归为兴化籍,此论甚是武断。且目前尚无史料能证明南宋时邵武军地区有天妃信仰传入,丁从龙将天妃信仰带入淮安更是无从谈起。

(二)天妃信仰在南宋时的传播情况文献综述

那么,天妃信仰在南宋时期有没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传入淮安呢?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的是官方的支持,另一种是运输的发展。在官方支持的说法上,学者普遍认为正是因为封建统治者的提倡与鼓励,从而使天妃由一个地方的神灵一跃成为我国的主要航海保护神。李俊甫在《甫阳比事》中记载: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