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华人形象分析(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华人形象分析(3)


老李作为这部小说的关键人物,斯坦贝克除了通过他从侧面介绍了特拉斯克家族的变化史以外,还把他描绘为从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期间华人生存困境的一个小缩影。老李其实是受过教育的“非文盲”,他上过大学,可以说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但是在他最初与塞缪尔等陌生人对话时,老李却用的是洋泾浜英语。后来在塞缪尔了解老李后感到很好奇,便问老李为什么要说洋泾浜英语而不是规范的英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回答塞缪尔说“他们(美国人)指望我讲的、愿意听的都是洋泾浜英语。”[5]他只用了短短的几个字便道出了华人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所收到的偏见与歧视,表现了在他乡生活的不易与艰辛。
老李,一个出生在美国、成长在美国的第二代移民,虽然在加利福尼亚接受过几年的大学教育,家里有着三、四十本的藏书,这其中还包括英译版本的中国诗歌,对西方文化比较精通,但是在他的身上仍能看到西方人眼中“模范移民”的华裔形象特征:逆来顺受、守规矩、迷信、忠心、工作认真负责……当赛缪尔向老李打听亚当的妻子卡西的情况时,老李摆出了一副中国仆人只知道干活,对于主人的私事既不听也不问的态度,只是装聋作哑。然而事实却是老李十分了解亚当夫妇的情况,但是他深知做一名合格仆人的铁律是什么,因而他选择闭口不言,什么都不向他人透露,否则他也不会在产生想要离开亚当家的想法,然而当他说出想去塞缪尔家被婉拒时,对于塞缪尔的追问,他又做出了一幅轻描淡写的样子,表示并不是很在意这个结果的心态就马上结束了谈话,省得自己做出些一个合格仆人不应该做的“出格事”。其实,老李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华裔特征远不止这些,他为人诚实、待人友善、恪守做仆人的本分等。
总之,用一个现在十分流行的词语就可以很好的概括出老李的所有特征,那就是“中国好仆人”。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斯坦贝克对老李所寄予的厚望:一个可以“拯救美国文化和道德”的东方道家哲学的化身。
二、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华人形象的成因          
(一)约翰•斯坦贝克的个人经历
约翰•恩斯特•斯坦贝克于1902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小镇萨利纳斯上。幸运的是,斯坦贝克的家境比较殷实优越,并且父亲母亲还都是文学的爱好者,对文学较有研究,这使得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小约翰养成了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等各类书籍的良好习惯,培养了他对于文学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他的来自耶路撒冷的外祖父塞缪尔•汉密尔顿对他文学爱好和宗教意识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斯坦贝克对他的外祖父也十分的崇拜和尊敬,甚至会以外祖父为原型创作了《伊甸之东》中的西方智者形象——塞缪尔。学者沃伦•弗伦奇就曾说过这样的话:“斯坦贝克富于灵感的洞察力一个强有力的来源根植于圣地巴勒斯坦,这对于一位如此有效地使用了基督教典故的作家来说恰到好处。斯坦贝克直接背景中的那个寓言式人物就是他的外祖父。”[7]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将他的外祖父看作是斯坦贝克文学创作道路上、宗教意识养成过程中的一位重要的引领者。
在这个充满浓郁书香的家庭文化氛围之中,《圣经》对斯坦贝克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斯坦贝克还是孩童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接触《圣经》了,虽然他不是一个正统的基督教徒,但是他对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人物刻画的方法技巧和衡量道义的标尺等精神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因此,他曾这样阐释自己的宗教意识:“我们称之宗教性的情感以及我们人类最为珍惜、使用最多而且最为渴望的反应之一的神秘强烈呼声,实际是理解力以及试图去说明人是与整个世界关联在一起的努力,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8]由此可见,他已经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宗教意识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并且,他的小说创作也在试图努力去探求人类为生存与发展所做的尝试与奋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斯坦贝克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之后,斯坦贝克也真切的感觉到了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对美国道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对美国人民精神层面的重创。因此我们可以在他的后期作品,例如《罐头厂街》、《伊甸之东》中看到作者不仅仅通过对善恶冲突的描写展现出了对现实社会的猛烈鞭笞,同时还有对美国社会救赎问题的仔细思考:他想要在作品中建立一套新的、完善的道德系统来找到一条拯救美国的光明之路,而创作这两部小说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我们中国的道家思想。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