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尼小说中“喀布尔”意象
时间:2021-11-14 10:4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要:胡塞尼是阿富汗裔的美国畅销书作家,他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感人至深的情节向西方和世界展示了一个不同于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的阿富汗世界。胡塞尼小说中频频出现的“喀布尔”意象,使得三本小说互相联系,从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上,体现了一代代阿富汗人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夙愿。74343 毕业论文关键词:喀布尔;卡勒德·胡塞尼;意象 Abstract:Novel of Afghan American writer Khaled Husaini three "Kite Runner",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and "the mountains echoed" to the outstanding figures of the shaping and touching the plot to the West and the world shows a different from the TV news and reports of real Afghanistan world。 Hosseini novel frequently appears in "Kabul" image, making three novels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from the time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pace, reflecting the generations of Afghans yearn for peace, aspiration of the opposition to the war。 Key words:Kabul; Khaled Husaini; image 绪论2001年时,一本《追风筝的人》称霸畅销书排行榜,卡勒德·胡塞尼这个具有阿富汗风情的名字自此得到了不小的关注度。6年之后的2007年,胡塞尼又带着他的另一本小说归来,再次称霸畅销书排行榜,这本书叫做《灿烂千阳》。胡塞尼没有停歇,2013年,他写作的《群山回唱》被媒体誉为他最具野心的作品。 这几本小说同时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他们有的从“风筝”这一意象入手分析《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有的在《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中探寻女性zhuyi的踪迹,以家国观的角度来分析《群山回唱》,但对于这三本小说之间的关系以及频繁出现的意象“喀布尔”,还缺少相关研究。本文试图从这一意象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的作用,探寻作者频繁使用这一意象的目的和意义。 卡勒德·胡塞尼出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跟随自己的外交家父亲几经辗转,逃离了政局不稳的喀布尔,来到美国。他对战争感触极深。这同时也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了一个动人的故事,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谊。故事以苏联入侵阿富汗、塔利班势力抬头等历史为背景,既展现了主人公阿米尔追寻自己的内心及赎罪的心路历程,也表现了阿富汗人民在战争期间遭受的苦难。 《灿烂千阳》力求有所突破,胡塞尼大胆地采用双主角的形式,以玛丽雅姆和莱拉两位女性的视角展现了战争期间妇女所遭受到的非人遭遇,同时也表现了战争以及传统宗教价值观给阿富汗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他的第三本小说《群山回唱》在小说的主角设置方面再次有所突破,这一次他直接采用了多主角式,去中心化的表现手法。以几个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聚合在一起,有所勾连,有所相通,共同表现了战争中的阿富汗人民那种血脉相连的深情,以及战后重建阿富汗的决心。 胡塞尼的三本小说主题不同、角色各异,看似毫无联系,可是细细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三本小说中有一个意象的出现十分的频繁,这个意象就是“喀布尔”。 笔者对胡塞尼这三本小说中“喀布尔”的出现次数做了详细的统计。《追风筝的人》中喀布尔这个词出现了147次,《灿烂千阳》中出现了129处,《群山回唱》中出现了138处。 意象就本质上是属于诗歌的,“意象和隐喻是所有文体风格中可表现诗的最核心的部分。”[1]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能有效地服务于人物的形象塑造与主题思想表达,意象是一个审美范畴,是融会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2]当某一意象被不断频繁的使用构成一种暗示或隐喻,那这个意象必然是作者试图反映自己主观思想感情的物象。在胡塞尼的三本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喀布尔”就构成了这样一种意象。论文网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