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2)


一、网络流行语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新兴的事物层出不穷,网络流行语是其中更新最快,最贴近民意民情最具有网络特性的一种。作为一种语言表达,网络流行语比较另类;作为一种符号,网络流行语意义丰富又多变;作为一种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存在于多种传播机制中。认识网络流行语,必须从它的定义与分类说起。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网络流行语是流行语的分支,但有网络传播的特性;它是网络语言的分支,但比其他的网络语言更具现实性和流行性。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聊天平台上被网民们普遍使用的词语和符号,并在一定时间内被一定的人群所频繁地引用并流行起来的词语和符号。理论上是一种狭义的网络语言,带有很强的传播性,并且语言形式多样,包括字、词、句子,体现出一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产物”。
分析上述定义,发现网络流行语离不开“网络、网民、流行、词语、符号、传播性、社会现象”等标签,这些标签也说明网络流行语具有鲜明的网络特性。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传播是意义的交流,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使用者的所要表达的信息与情感,对于自己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具有某种意义和功能性。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以及网民心理和情感的变化,这种意义和功能也会随之改变。
根据网络流行语对传播者的意义和功能性,我们把网络流行语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类是具有省力意义的网络流行语。在网络流行语发展初期,这类网络流行语占据主体。早期的“7456(气死我了)”“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等词语都具有为使用者省时省力的效果。2013年大火的“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了)”“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是什么东西,但觉着很厉害)”也属此类。
第二类是具有恶搞意义的网络流行语,如果说省力意义对使用者还有明显的正面意义,这类网络流行语就完全出于网民的恶搞心理,现实意义不大。当年被玩坏的李白和雪姨,“哥X的不是XX,是寂寞”,以及那些逆天的“网络五大神兽”,2013年网络上被转发评论多次的“妈妈再打我一次”都属于此类。
第三类是具有增强话语权等意义的网络流行语,这种话语权多指对公共热点事件的发声权利。这类网络流行语近年来实力风长,原因就是社会的发展促进网民话语意识的提高。“表哥”“欺实马”“我爸是李刚”等都在这类词的行列。网民对于权威的态度一直以反叛为主,2013年“中国梦”“光盘”的流行透露出网民开始学会以温和的姿态对待主流思想。
省力,恶搞,增强话语权等意义分别表达了网络流行语对于使用者的不同功能,但都说明,网络流行语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所以它还会有继续增多的趋势,意义也会更加丰富。目前的流行语,尚能在此分类中有所体现。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网民创作热情的提高,内容来源的丰富,网络流行语出现这三种分类的融合也不是不无可能。
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分类,发现一个网络流行语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都与传播密切相关,它本身也是一种传播现象。因此,对其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别解读,是了解这种传播现象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分析
在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处于起始两端,对传播的顺利进行有重要影响。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模糊了传统媒介中的传受两极的界线,使他们可以瞬间对调角色,因此可以把他们当做一个整体即传播主体来研究。网络的开放和自由使网络传播尤其是网络流行语传播中不存在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广大网民就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对于网络流行语传播主体的分析实质上就是对网民的分析。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