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科学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物理论文 >

提高初中科学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3)

初中生的注意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用演示实验作为课题引入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神奇的科学实验,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进而想知道实验所包含的真相,有助于学习这堂课的内容。

以《电生磁》一课为例,有两种导课方案。一是提问导入。问题是:磁体能在它的周围产生磁场,还有什么方式能产生磁场呢?二是演示实验导入。用一块黑布将事先准备好的通电导体遮起来,在黑布前方放置一个小磁针。,学生会明显地观察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教师可请学生猜测黑布里面是什么。经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大多会认为是磁体。这时,教师可揭开黑布。当学生看到黑布下是导体时,一定会非常惊讶,而急于得知原因。教师便可趁此引出今天的课题,讲述本堂课的内容。很显然,第二种导课方案,有趣新颖,学生兴趣更浓,演示实验为这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2。 提供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初中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但具体化、形象化的事物对他们的刺激更为强烈,有助于他们认识并理解新的概念与新的规律。而科学演示实验恰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可观察、可操作的具体实验,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探索出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还能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它们的能力。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

以《电动机》一课为例,教师先介绍各个实验器材,并将它们组装好,将导线AB放在磁场。然后,合上开关,通电,请学生认真观察AB的运动现象。学生会看到AB在磁场中运动,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问题:“为什么通电后,AB会运动呢?”在思考、分析、教师引导下,懂得原来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是这个力是AB发生了运动。

紧接着,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方向,请学生观察AB的运动;再保持电流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请学生观察AB的运动。明显、直观的感性素材,学生能很快明白该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且当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改变时,导线的受力方向改变[4]。 通过这个演示实验,学生不仅能较快对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该知识去解释电动机的原理。对这堂课的学习十分有利。文献综述

2。3。 进行正确示范,提升学生实验技能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人的普遍具有的一种本能,这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而,在实验操作方面,他们会更多地模仿教师。对于初中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已做过一些科学实验,但很多的实验器材对他们而言,依旧是陌生,他们不懂如何正确操作,或者虽然知道,但为求简便、快速,往往会选择错误的操作方式。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进行讲解与强调。演示实验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或请学生上台操作,来阐明滴管、蒸发皿、坩埚等等实验器材的适用范围、操作方式、注意事项等等,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学生的独立实验、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2。4。 培养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2-18岁的青少年的处于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此时的青少年希望能摆脱成人的控制,成为独立自主的人[5]。而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教师的教育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其中,初中科学演示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适应于21世纪的新新人类。具体表现如下: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