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治理的视角跨界公共危机及其治理(3)
时间:2022-01-15 10:2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沟通机制不完善 1。政府与媒体沟通失败 某著名管理学家指出“在危机管理中,沟通是最重要的工具。”[王沪宁,竺乾威。行政学导论[M]。上海:三联书店,1988。162。]任何公共危机事件都得到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在政府未及时公布权威消息以及未与公众沟通的情况下,网络信息匿名传播以及传播的时效性极大提高了传播的模糊性。[陈美。公共危机信息的跨域治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9)。]比如2008年的雪灾,政府很习惯的就把它归结为一般的雪灾,忽视了测量观察的重要性,没有开展针对性行动。更严重的是,灾后治理期间,小道消息四起,官方发布信息不权威,致使人员滞留,高速阻断,严重影响救险的进程。 跨界公共危机的跨界性和碎片化特征决定了危机治理不再是由单个政府参与的,因而政府也并非是唯一能发布危机信息的主体。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获取来源的多样,如果媒体先于政府发布消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会削弱政府的权威性。如果发布的消息不实,也很容易引起恐慌,造成混乱,使沟通变得更困难,政府进一步做出回应危机的行动也更艰难。如果政府向公众隐瞒真相,想通过一己之力低调处理,更可能导致事态扩大甚至失控。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力量,在治理时起着决定性作用。构建和谐的协同治理关系,直接关系到危机治理结果以及整个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系统的稳定。[明燕飞,卿艳艳。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下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构建[J]。求索,2010,(6)。]政府与媒体之间缺乏信任与合作,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理解,跨界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比起传统公共危机大增,没有凝聚力的组织无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政府与媒体增加信息交流,实现责任共担。 2。缺乏技术支撑,信息无法共享 信息的“碎片化”是导致跨界公共危机无法快速妥善治理的原因之一,信息残缺会加重跨界公共危机的危害。我国目前大部分社会信息归政府所有,但却出现政府与政府之间信息无法正常沟通,资源浪费严重等情况。究其原因,一是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会给政府带来利益,拥有的信息越多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大,因而政府在面临与其他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合作时持防备态度,垄断信息,缺乏整体性的考量,致使在治理跨界危机时的合作只存在于表象。二是由于政府间各自独立,信息大多自成体系,信息分布混乱无序,呈现碎片化,缺乏整合管理。而现有的技术还无法整合大量不同系统中的信息,从而形成信息共享性差,资源浪费的情况。文献综述 (三)非政府组织发展受限,竞争力不强 1。受到较多管制,组织缺乏独立性 非政府组织作为跨界公共危机的治理主体,能够做一些政府不方便做的事情,可以辅助政府、完善治理,但双重管制使非政府组织不仅要依靠政府的行政部门,还要在业务上受到主管单位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首先组织受到阻碍,成员、财务、办公场所都成为非政府组织能否成立的条件,此外,如果同区域中已存在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上级部门也不会予以批准,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受到严格的限制。其次,非政府组织的运作也受到阻碍。任何组织在应对危机时必须有充足的资金维持运营,而非政府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资金来源少,政府补给几乎囊括所有收入,因此,非政府组织对政府依赖性强,容易听从政府的指挥,各种限制阻碍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利于危机治理。 2。缺乏竞争力 非政府组织的竞争力体现在资金和功能上。从资金上说,我国目前的非政府组织大多都是零星小组织,筹款能力不高,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更是面临资金匮乏的难题。从功能上说,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公共服务,但非政府组织知名度不高,公众对其提供的服务都抱观望和怀疑态度,这非常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自我发展和危机处理。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服务虽专业,但由于资金紧张,人才短缺,专业素养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致使非政府组织作为危机治理的主体却竞争力不强。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