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餐化”视域下的编辑应对策略(2)
时间:2017-06-09 21:1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快餐对于工作繁忙的现代都市人来说,的确是节省时间的很好选择。但它也有着明显的缺点:缺乏营养,常吃对健康不利。“快餐化”的新闻也一样,虽然便于人们快速了解新闻资讯,但由于制作仓促和篇幅的局限而往往缺乏深度,受众阅读后对新闻事件只是泛泛了解,并没有深入背后去了解更多的细节和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使得许多原本有意义的新闻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必须警惕“快餐化”趋势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新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新闻编辑来说,“快餐化”已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研究这一现象,提出编辑的应对策略,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新闻“快餐化”概述 快节奏的生活,不仅使快餐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流行起来,也使得与之相似的“快餐化”现象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任何事都追求方便快捷、简单易得,成了当今人们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新闻领域的“快餐化”趋势,通过读者对图片新闻、手机报、标题新闻、微博新闻等内容精简的“快餐式”新闻的偏爱便可见一斑。这一趋势给新闻界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也给新闻传播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使它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在研究新闻“快餐化”现象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快餐化”这个概念有一个大致的理解。近年来,快餐以其制售快捷、食用便利、服务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连许多传统的中餐都开始模仿快餐的模式,摇身一变,成了“中式快餐”。于是,许多和快餐有着相似特征的社会现象都被冠以“快餐化”。比如:文化“快餐化”、时尚“快餐化”、阅读“快餐化”等等,已经有很多学者对这些现象有所研究。新闻“快餐化”这一说法也由此而来。 “快餐文化”,是指“一种以追求速成、通俗化、短期流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也是一种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 而“快餐化”新闻的由来和“快餐文化”如出一辙。新闻媒介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从性质上来说,它既从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又属于信息产业的范畴。正是因为新闻媒介的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新闻作品必然具有商品性。在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重的今天,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口,过分追求新闻的热点效应和时效性,以吸引受众眼球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新闻作品内在的思想价值和深度,新闻“快餐化”现象便由此而生。媒体注重新闻的通俗性和速成性,导致新闻多而杂,形式精简、内容浅显,在受众的视野中停留时间很短,转瞬即逝。在新闻领域,这种“快餐化”现象在近年来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新闻“快餐化”产生的背景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兴起的。新闻“快餐化”的产生也是基于一定的社会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这给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数字化平台,也使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无阻。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当中描绘了21世纪初期整个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以此来告诫人们: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只有跑得更快才能拥有一席之地。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要想“跑得更快”,就必须提高效率,时时刻刻争分夺秒,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获取更多新的知识和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满足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节省时间的“快餐式”新闻就成了人们阅读新闻时的首要选择。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