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拥塞控制算法REM的NS仿真(2)
时间:2017-06-10 15:0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4 随机指数标记算法(REM)仿真研究................................. 14 4.1 随机指数表计算法介绍.......................................... 14 4.2 REM仿真脚本解析 .............................................. 16 4.3 REM算法仿真结果分析 .......................................... 20 结论...............................................................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1 绪论 1.1 拥塞控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二十年来,计算机网络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交流变得方便和快 捷。随着互联网规模和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长,网络数据流量也增长十分迅速。 网络拥塞和数据冲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己经成为制约网络发展 和应用的一个瓶颈[1] 。 在网络负载刚开始增加的阶段,因为网络处理能力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所 以各项服务性能指标均随着负载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负载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由于网络的处理能力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轻度拥塞开始显现,各项服务性 能指标增长速度放缓,有效的吞吐量开始降低,网络延时逐渐增长,出现数据包 被迫丢弃的现象等等[2] 。此时若不采取拥塞避免的措施,网络的拥塞程度将会逐 渐加深,最终各项性能指标急剧下降,网络发生瘫痪[3] 。 拥塞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提供的资源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资源 包括缓存空间、链路带宽容量和中间节点的处理能力。由于互联网的设计机制导 致其缺乏“接纳控制”能力,因此当网络资源不足时不能限制用户数量,而只能 靠降低服务质量来继续为用户服务[4] 。而拥塞控制机制能够保证网络在各种强烈 的内部和外部干扰下依然可以达到各项用户层服务性能指标,因此成为当今研究 热点。 1.2 国内外拥塞控制研究现状 资源的相对不足时引发拥塞的根本原因。这些资源包括链路带宽、可分配的 处理器时间、缓冲区、内存等。传统的拥塞控制是完全依赖于端节点的流量控制。 但是,拥塞控制应该是一个全局问题,不仅牵涉到端节点,也涉及到中间节点等。 流量控制工作在网络的传输层,而拥塞控制涉及到网络的所有层次,一般来说需 要通过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协调来完成[5] 。 拥塞控制是确保互联网鲁棒性的关键因素,也是各种管理控制机制和应用的 基础,因此互联网的拥塞控制问题一直是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Nagle 于 1984 年 发表第一篇关于拥塞控制方面的文章,随后,Von Jacobson 等学者便投入到网络拥 塞控制的研究中[6] 。当今拥塞控制一般第一级分类的依据是拥塞控制采取的方法 是开环还是闭环。开环协议包括在源节点使用监管或是定长窗口重传策略。开环 机制在任何节点都可以使用优先级服务(例如加权服务、优先级队列以及选择性 丢弃)。互联网中使用的一种特定的开环控制方法是拥塞的随机早期检测法 RED。 闭环拥塞控制协议包括显式或隐式的反馈,使用隐式反馈的最重要的例子是互联 网的传输控制协议[7] 。以上算法之间的联系如图 1所示: 图1 拥塞控制算法分类 根据算法实现的物理位置,可以将拥塞控制算法分为两大类:源算法和链路算 法。源算法工作在主机和网络边缘设备上,作用是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发送速率。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