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县民歌的现状与传承(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信阳新县民歌的现状与传承(3)

随着南冲村及县领导对当地民歌的宣扬与发展,河南电视台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其做了专题报道。2009年12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走进信阳,品读豫南民歌”报道组在“河南民歌村”——南冲村进行现场专访,耳闻目睹村民们现场演唱的生动情形,感触民间文化及淳朴的想吐风情。(见图例1。)并在2010年第二期《广播歌选》上大篇幅中报道了南冲村村民演唱民歌的习性以及豫南民歌的历史发展和现状,2010年3 月,南冲村民歌手张敏等人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参与并录制了《河南有个民歌村》的民歌专辑。(见图例2。)同年5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将南冲村制定为“民歌采风基地”。(见图例3、4。)2011年6月,南冲村民歌手又和信阳的其他民间歌手一起走进北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演唱与录制。使泥腿子的歌手传遍中国,走向世界,为豫南民歌开了历史的先河。 

(二)百姓心中的“花魁”——杨摆柳艺术团

千斤乡杨摆柳农民艺术团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于2008年8月由新县文化馆和千斤乡政府命名成立,该团以杨先斌带领的花鼓戏班为主,以及当地的其它几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如皮影戏班、舞龙队、大鼓书、民间乐队等,统称为“杨摆柳艺术团”。摆柳是地灯[ 地灯是信阳南部独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地灯是农民自己的戏,多在农闲或节日期间,走村串户演出,对于地点和场合无甚挑剔。随着历史发展,地灯吸收了别的艺术门类的音乐元素而裂变,形成了信阳花鼓灯和花鼓戏。]著名的曲牌名,并有着早期著名的地灯艺人杨百先,因此便以姓氏为头,与曲牌名结合,将其命名为杨摆柳农民艺术团。因该团形成于千斤乡所在地,而又不局限于千斤乡域,故正式命名为“千斤杨摆柳农民艺术团”。(见图例5。)

该团团长由杨先斌担任,由于该团的演员都是农民,所以演出地点主要在农村,服务农民,在新县、光山二县较为活跃。该团现有演员20多人,最大年龄为64岁,最小的也有40多岁,该团团员最高文化程度为高中,大部分为小学文化。授徒仍以传统的口传心授为主。(见图例6、7。)导致传统曲目遗失较多,原有200多个曲目,现演出的曲目只有100余个。著名曲目有:豫南花鼓戏《夫妻观灯》、《二媳争婆》、歌舞《旱船》、《推车》,民歌《夯歌》等。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见谱例2。)

谱例2

该戏班主要表演千斤乡以及新县盛行的花鼓戏,在春节、元宵节期间,还加入花车、竹马、旱船等艺术形式演出中,每年演出300余场。在农村每逢百姓家有上梁、乔迁、结婚、添丁等喜事时,大家都会请戏班来唱一唱,近年来,千斤乡的百姓家中有孩子考学、参军或者是店铺开业等喜事,也会请戏班来唱几天,图个喜庆。(见图例8。)

2016年2月25日,新县千斤乡檀香春民间文艺汇演在乡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汇演由自发成立的民间文艺团队为当地群众表演。千斤乡杨摆柳农民艺术团表演的歌曲《新编民歌颂十二月》以活泼风趣的表演形式和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