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企业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到20世纪90年代时,知识逐渐拥有与传统三大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并驾齐驱的地位,甚至是超越了这三大要素成为了更加重要的第四大生产要素和社会生产的资料。知识从古至今都是倍受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他们也分别会从不同的方面对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经过这些科学人士的研究,让人们发现必须对知识进行科学妥善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也逐渐地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以及学会知识的有效共享的必然性,等到20世纪后期时,人们也就开始了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反复强调信息以及知识对经济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知识共享的必要性;彼得•圣吉从形成和创建“学习型组织”这一研究,突出强调知识共享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显著地位。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则从研究知识的螺旋性以及知识的转化关系中,试图探讨知识共享的具体实现方法。   

由于知识的共享活动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共享活动开展起来不可能顺顺利利,往往存在着多种障碍。要想共享活动顺利展开就要清楚分析产生障碍的因素以及通过因素分析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合理策略。随着社会发展,知识共享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阻碍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比较完整,全面地把握知识共享中出现的阻碍,为知识共享活动的推进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让其更有效,更加顺利的进行。[1]

二、知识共享的内涵与意义

(一)知识共享的内涵

首先,有关于知识的定义,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简单阐述,“信息到知识的转变”一文中,美国知识管理学领域专家艾米顿的观点是:数据对于分析而言是要素,而信息是有内容的数据, 知识又可以被认为是有意义的信息。根据以上的说法, 我们给知识下个定义:知识是一种有用的信息。既然是信息,那么就必然有接受者,也就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在个载体之间进行传递构成了一种共享行为。而知识共享则指无论是个体知识还是组织知识都可以借由多种媒介、方式与组织中的他人交流分享并且自己也能够通过这种交流与分享获得他人的知识,完成这一共享活动;并且知识的有效创新有利于实现知识增值。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研究共享知识,第一,知识的具体内容是知识共享的对象;第二,知识网络是知识共享的手段;第三,个人、团体、组织是知识共享的主体。其中,信息技术成为了共享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众所周知,知识共享的主体、背景分别是人、文化。我们可以把知识的享有者将自己的知识与其他人进行共享,将知识的享有者从个体变成群体的过程理解为知识共享。在企业中知识传播可以被认定为知识共享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企业中知识的传播随时随地以复杂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可能是一条规章制度的传达,可能是一个老员工向新员工的知识经验传授,也可能是部门或者全企业开展的一节培训课,这一系列的知识传播形成一个复杂的多向循环回路,在这样的一种多方向、循环的、闭合的路径之中,知识得以共享,达到了我们所期待的效果。

(二)知识共享的意义

1.知识共享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当今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大小小的网络科技公司,创业公司层出不穷并且相互竞争。尤其是一些小微型创业公司,很大的可能会“日出而生,日落而亡”。在这个知识更替频繁的社会,知识已经取代其它传统的生产要素,例如我们最可能想到的金融资本等,成为决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死胜败的关键因素,而知识也会被定义推动企业未来成长的必然因素。企业所具有的物质资源终将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被逐渐地消耗,这个过程中可能是被一次性全部消耗或者被分期分批地消耗,但是企业所掌握的知识资源却避开了这一缺点,知识资源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值,并被社会共享。知识并非存在在那里就是有价值的,它需要处在一种交流的环境下,这样才能够得到发展,要更好地促进新知识的产生那么就必须让知识流动和共享。知识只有不断被利用才能产生价值。在当代社会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知识管理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当前知识经济给企业自身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变化。企业要想适应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不断创新知识的能力,也就需要员工个人在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与组织内部的成员互相学习,交流知识,同时部门与部门之间也需要知识的共享,共享者互相之间充分交流和共享已有的知识,促进新知识的不断产生,不断去积累和扩张现有知识资源,适应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论文网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