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研究(2)
时间:2022-03-23 21:4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蔡伯喈的形象分析 (一)孝忠兼具的朝气青年 蔡伯喈是陈留郡的一名贫苦书生,自幼饱读诗书,怀揣青云之志。由于家中父母年事已高,又无兄弟姐妹帮忙照顾,蔡伯喈虽青云有路,也不愿以抛下白发双亲为代价去求取功名,成为不孝之人。因此,他一心以在家侍奉父母为重,暂且先抛开功名。全戏第二出就写蔡伯喈和新婚妻子赵五娘为高堂祝寿,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儿女孝顺父母享乐,家庭和睦万事俱成”[5]的家庭幸福景象,全戏的一开始就塑造他的孝子形象。蔡公也第一次将多年的心事借着酒劲吐露出来,那就是劝儿子蔡伯喈上京应试,求取功名。蔡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正是儿女行孝之时为由拒绝了,加上蔡婆不支持,蔡公也就暂且将劝儿上京应试之事搁置下了。但是不久之后,蔡伯喈的生活就变得不由自主了。 首先,在“辞试不从”这一故事情节中:当年恰逢科举考试复兴,朝廷颁下皇榜,欲招纳贤士。即便是在蔡公力劝蔡伯喈应试、州司大力推荐的情况下,蔡伯喈仍是因担心父母年事已高,无人照顾,又不忍抛下新婚仅两月的妻子赵五娘,拒绝进京应试,一心想辞试留在家中,与五娘一起照顾父母,不想背上不孝的骂名,但蔡公不从。蔡伯喈百般推辞拒不进京应试,蔡公甚至认为蔡伯喈是拿尽孝为借口,指责他实则是放不下新婚妻子五娘,割舍不了儿女私情,因此才不舍得离家去考试。他本想以侍奉双亲为由抵挡一阵,可是邻居张广才也在旁劝说,愿意帮忙照顾,劝他不必忧虑,放心家中琐事。这样一来,蔡伯喈也就再没有推脱的理由了,他只好听从父命去赶考。临行前也是对妻子百般交代,才与父母、妻子告别,“马行十步九回头”也写出了他的不情愿与不舍之情。此时的蔡伯喈对功名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为了做一个孝顺的儿子,服从“孝”的封建传统礼仪,他无奈只得远离家乡赴京应试。文献综述 进京之后,蔡伯喈凭借过人的才学,一路过关斩将,高中状元。他骑马游街时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是青年人很普遍的反应,毕竟高中状元确实是人生一大喜事。官为议郎,遇到牛丞相派官媒议婚,蔡伯喈放心不下家中白发双亲无人照顾,也想念新婚不久的妻子五娘,于是婉言谢绝了媒人。此时,面对皇帝赐婚和丞相的强压逼迫,他对于在京任官和重婚再娶的态度是十分清楚、明确的。他决心要上表辞官、辞婚。面对相府的美味佳肴,他“即使喝着美酒也难掩心痛,也难以下咽,仍担心父母无人侍奉”。[6]可见,在蔡伯喈的心里,即便是高中状元之后,侍奉父母和忠于自己的糟糠之妻还是他坚持的,作品中体现了他作为年青人应有的勇气。 其次,在“辞官不从”这一情节中:牛丞相为了留住蔡状元,抢先一步向皇帝请命升任蔡伯喈,使他官职高贵显要,无法轻易辞官离京。而蔡伯喈还不知牛丞相早已先他一步请命皇上,他还一早到朝廷向皇上上表辞官,欲改任乡官,他托小黄门太监给皇上递上奏章,朝廷答复:“行孝虽是大事,但忠君更为重要。你应该恪守本分,不能推辞”。皇命高于一切,蔡伯喈不敢违抗皇帝旨意,对于辞官之事也没有上奏前的坚持,只好听从皇帝的安排。这一情节写出了蔡伯喈虽不想在京任官,却丝毫不敢抗旨不从,只得忠于皇帝,即便自己百般不情愿,也只得放弃自己的意愿。而他又担心家中年迈的双亲,对不能侍奉在侧感到深深的愧疚,因而陷入了忠于君主和孝敬父母难以两全的矛盾之中。但是,总体上,此时的蔡伯喈是一个孝顺、忠心的朝气青年。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