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大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山东三大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2)


(二)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
 山东鼓子秧歌的乐队包括大鼓、大拔、饶拔、大锣、小擦,近几年又增加了琐呐、笙等民族乐器。山东鼓子秧歌中的鼓是以大鼓为指挥,因此大鼓通常位于乐队正中,锣、拔、擦位列左右。鼓在秧歌表演形式中一般有四种不同的节奏和敲击手法即慢板、快板、中板、文场,这四种打击手法虽然在节奏、力度、情绪及鼓点上有所不同,但都是表演多场交换、演员情绪调动及气氛烘托的主要手段。鼓在演出过程中是按着每一段落时间的需要分“节”,按“轮”有规律的进行演奏的,民间称为“七步八拍”。一般八拍为一节,四至八节为一轮。
 鼓子秧歌的动作是在半蹲状,将身体留向右平拧的方位。在运动中,上步的脚有探出的感觉,后脚在推地的时候,应该有一个节奏的控制,把重心推上去。推地以后不能停在舞姿上,而是一个慢的过程动作,整个过程当中要平稳,不能上卜跳动。跑鼓子选用的是快板,要注意贯穿稳、沉、步申、韧总体的一个要求。 “稳”“沉”步申”“韧”:稳即是沉稳,体现了对山东大汉似泰山般伟岸的一种外形上的强化认识;“沉”则是指鼓的内涵,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山东大汉气质的内部认识与概括;步申”是鼓的一个动力特征,在动力上,鼓的稳、沉、步申、韧、拧,还有鼓整个鼓子秧歌的流动,不管是抡、撩、劈、拉、甩、掏、抖都充满着神的一个节奏。这个节奏基本上是发力、延伸、收势,而我们指的主要过程就是发力到收势之间的延伸。比如我们在做抻鼓子组合时,抻鼓子“劈”的一下,也就是双手于左腹前击鼓时,注意节奏的力点,重拍要击在节奏点上,这也就是内聚力瞬间的释放点,它中间有一个发力,形成一个内聚力在瞬间的爆发。“韧”是鼓总体的一个动势的要求,就是说鼓在运作中要体现出它整个的韧性的一种品格。例如,我们在做大起步平拧组合时,大起步要有气势,注意发力的瞬间、力的横向释放以及前行的咄咄逼人的架势。夹肘平拧动作时,要强调肘关节内侧主动的“劲儿”。
(三)海阳秧歌的表演形式
海阳秧歌是包括道具舞蹈、扮演人物、民间小戏等表演形式在内的综合形式。表演分为行进与广场两种。行进表演以两路纵队为主,各组成部分边舞边行,对舞前进,节奏先慢后快,队形变换不多。广场表演别具一格,大型的场面变化虽然不多,但各组成部分可以自成画面,灵活机动。海阳秧歌的结构严谨,秧歌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由三眼铳、彩旗、香盘(由会首或副会首端捧)、大锣组成。其次是乐队,有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堂锣等。随后是舞队,一般由扮有各类角色几十人组成。其中指挥者名叫“大夫”,也可称之为“秧歌头”。集体舞表演为“霸王鞭”(又名“金钱棒”)、“花鼓”、“小嫚”(又名“扇女”)、“渔翁”、“樵夫”;双人舞表演为“货郎”与“翠花”、 “相公”与“小姐”、“王大娘”与“箍漏匠”、“丑婆”与“傻小”、 “老头”与“老婆”、;单人舞表演为“老婆婆抱母鸡”、“猪八戒背媳妇”、“济公挑花灯”等。秧歌队在“大夫”的指挥下完成进村叩拜、串街、走大阵、耍小场、跑阵式、演场、收场等步骤,表演结构严谨,演员配合默契。“拜进”与“拜出”主要是用于秧歌队与接受单位(村镇、企业、村镇中的大户等)的联系和告别;显示秧歌队阵容、技艺。进入表演场地开辟表演区域,拉开大场的表演叫“串街”、“走大阵”;“耍小场”和“跑阵式”是指秧歌队中人物角色的表演和各种队形构图的变换。“演场”是秧歌队按逆时针方向走大圆场,“大夫”舞至中间点报节目,各种秧歌小戏舞蹈节目依次亮相表演,其他演员绕场慢行或者席地而坐或者蹲地休息。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