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叹世归隐散曲看元代文人的人生态度
时间:2022-07-09 09:5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 要:本文主要选取白朴、马致远、倪瓒、张可久、张养浩五位典型作家以及作品,结合元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分析其精神内涵。在全真道的影响下,面对社会弊端而忧其民,用救世济民和独善其身的思想表达其生活态度,而生活态度又造就其不屈不挠的人格。81996 毕业论文关键词:叹世;归隐;元代文人;隐士;散曲 From The World of Scholars in Yuan Dynasty Sanqu Seclusion Sigh of Life Attitude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white park, Ma Zhiyuan, Ni Zan, Zhang Kejiu, Zhang yanghao fiv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and works, combined with the Yuan Dynasty soci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spirit。 I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nzhen Taoism, in the face of social ills and You Qimin, with the idea of "saving" and spared expression their attitude to life, and life attitude but also cultivate indomitable personality。 Key Words: Sigh;He Prowled;Yuan Dynasty;Scholar Hermit;Sanqu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 1 一、元代叹世归隐散曲数量统计及典型作家作品分析2 (一)数量统计2 (二)典型作家作品2 二、元代叹世归隐散曲的精神内涵5 三、元代文人的人生态度7 (一)怀才不遇时的独善其身7 (二)叹世归隐后的救世济民8 结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从叹世归隐散曲看元代文人的人生态度 前言 元朝建立以后,民族之间关系复杂,使得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呈现一种特殊形态。在这种特殊形态下,多种矛盾并行,民族矛盾不可调和,汉族文人就出现了一些分化,少部分人跟随着统治阶级走,走上了仕途之路,入朝辅佐君王参政议政,高官厚禄。而大部分的文人走上了隐居之路。他们身在百姓身边,亲眼看着百姓过着被奴役被压迫的日子且看不到翻身之日,不免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对高官厚禄的鄙夷。这些知识分子的分化也在元代文学创作中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一、元代叹世归隐散曲数量统计及典型作家作品分析 (一)数量统计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元代文人在现实的打击下,心态与其他朝代不尽相同。就是在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元代文人选择了另外一种精神安定的方式——归隐。 翻阅《全元散曲》,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有写到过归隐类的作品。据统计,除了残句断语,《全元散曲》中包含3853首完整小令和457首套曲。其中和隐逸思想有关的作品分别为995首和52首,所占小令和套曲的百分比分别达到26%和11%。涉及到的作家共有88位。 (二)典型作家作品 1。白朴 终身未任元朝官的白朴在散曲创作大多是“叹世”作品,感叹世道,不愿做官。在〔仙吕〕《寄生草•秋》中写道:“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但知音尽说陶潜是。”在〔双调〕《庆东原》中写道:“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草冠宜挂。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白朴的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愿为官并且劝人尽早归田。他的散曲看似并没有涉及民族矛盾的问题,然而白朴处于元代复杂的背景之下,辽金元宋四个政权相互争斗相互残杀并非与他无关,死伤的不仅仅是浴血奋战的士兵,更是无辜百姓。白朴也是切身体会到这一切的身不由己。他的散曲中的归隐心态就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反映。白朴散曲中之所以没有民族矛盾的凸显,则是因为考虑到政治因素。白朴的身世复杂并处在动荡时期,他接受的是汉族传统文化,他的散曲作品,大都是借助历代文人的经历而借题发挥,屈原、陶渊明、范蠡等都是他笔下的灵魂。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