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中对抗式解码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闻传播中对抗式解码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研究(2)

25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对抗式解码现象及其研究意义

任何一次有效的新闻传播都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但在现实的传播实践中,“传而不达”的现象时有发生,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学者霍尔提出的“对抗式解码”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编码者总是希望自己注入新闻报道中的优势或主导意义能被解码者接受,而实际上,解码者受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个人性格、所处阶层等原因,不可能完全按照编码者预设的立场进行解码。例如对某些新闻报道传达价值观的不认同、对报道方式的不满等都属于对抗式解码的范畴。论文网

研究对抗式解码,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目前传播学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霍尔模式”的探讨上,对具体在中国语境下的对抗式解码研究较少。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转型变动期,各种社会矛盾堆积,如果对抗式解码愈演愈烈,那么社会将缺乏主流舆论引导,社会共识难以形成,不利于社会整合。

1。1。2  对抗式解码的研究历史

1。1。3  当下中国传播生态分析

要深入研究对抗式解码,需对当下中国传播生态进行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微博、微信、论坛、QQ、博客等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使得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发生变化,传播话语权也开始重新分配。传统传播时代中被动的受众向网络传播时代更具主动性和能动性的用户(user)或产销者(produser)转变。受众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也可以积极地进行信息消费和生产。这种技术对受众的赋权使得新时期的对抗式解码出现了新的特征,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成因也更加复杂。

此外,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人们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传统的报刊和电视而是网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此外,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55亿,网民使用率为83。1%,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60亿,网民使用率为77。4%。[[[]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鉴于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大且使用率高,对网络新闻对抗式解码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

表1。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表1。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和及其占网民比例[[[]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表1。3  2014。12-2015。6网络新闻/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对抗式解码作为一种特殊的解码方式,其产生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心理、思维方式等有关,同时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把新闻传播中的对抗式解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期对抗式解码的种种表现和特征。同时试图对解码者选择对抗式方式的原因进行探析,并给出规避对抗式解码的对策。

本文采用典型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灾难新闻报道、典型人物报道、政治传播三种报道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和对受众的评论、跟帖内容的文本细读,来探究对抗式解码的表现和成因。同时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对抗式解码的成因和解决对策进行深入探析。来;自]优Y尔E论L文W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