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人的变形现象(4)
时间:2022-07-28 22:4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变形的主题内容 (一)反映贫苦百姓的苦难生活 由于战争不断,朝代更替,封建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加强,政府横征暴敛,官员屈打成招,百姓民不聊生,生活水深火热。蒲松龄在这样的生活体验中,为努力表现这一现象而创作了一系列反封建压迫、赞扬人们反抗精神的作品。例如《促织》、《博兴女》、《向杲》等。在《促织》篇中描写因为皇帝喜欢斗蟋蟀,地方官吏乘机投其所好而四处逼迫百姓,为救亲人性命的成名之子幻化为一只勇猛善战的蟋蟀,被献给皇上,使全家幸免于难。从这个故事中,社会残忍地践踏人的生命和尊严,自己的牺牲才能免于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作者强烈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对下层人民从肉体到精神上的迫害和摧残。又如《向杲》中向杲的兄弟向晟被庄公子活活打死,却无能为力,状况十分悲惨,他到官府申冤不成反而被打。如此深仇大恨和天大冤屈,只有变成老虎才得以雪恨。这反映了时代混乱、官场黑暗的现实,体现主人公反抗欺凌的斗争精神。“《博兴女》中博兴女前世含冤而死,只有化为龙才有机会复仇雪恨,伸张正义。”[9]生存在这样的悲绝处境,力量弱小,正常人应有的合法权利、价值、尊严不能拥有,被人践踏蹂躏。生活在这样的黑暗时代,生命贱如蝼蚁,要摆脱现实残酷,超越现实的束缚,获得人应有的生存待遇,这在当时是痴心妄想。作者为表现自己的理想,对笔下的人物进行变形,赋予其超凡能力。这些人物变形现象可以概括成为摆脱人生困境的变形。来;自]优Y尔E论L文W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二)表现社会道德败坏和科举制度的不良影响 社会道德的好坏是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平盛世的时代没有烧杀抢掠,没有虐待父母儿童的现象,人们生活安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聊斋志异》中的一些变形故事都是写社会的混乱,官场的黑暗,家庭的不和谐。如“《杜小雷》里杜妻虐待婆母被变猪;《汪可受》的汪可受抢别人骡驹,再死后变为骡受苦;《彭海秋》里丘生因‘素有隐恶’被罚作马;《蹇偿债》里乡人有少游惰,死后变成驴骡偿债;《邑人》里乡人无赖,后与猪肉相合,被屠人碎割。”[10]这些人道德丧失,或贪婪或恬不知耻,或横行霸道,其行为逾越了传统道德观。社会风气颓败、攀比成风、逾礼放纵,混乱不堪,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显而易见,上述几篇属于丧失道德而遭受惩罚的幻化,变形是因为人们的道德沉沦,行为卑鄙,沦为畜生,变形为蛇、驴、豕、马、犬、羊骡等,以作惩戒。综合起来,可以发现,民间的猪狗等畜生带有一种文化意义,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聊斋志异》中把伦理道德败坏的人变形为凶暴残暴的豺狼虎豹,被人唾弃被人憎恶,以此来教化人民,引导人们修身养性,从善积德。总之,作者希望通过这种变形艺术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