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国内外研究现状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气候变化的经济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较为系统的研究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Ciine(1992)和Nordhaus(1994)是这一时期广泛引用的标志性论著。2006年lO月英国政府委托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完成了一项耗资巨大的研究,这一研究旨在重新评估气候变化对英国的影响以便政府可及时采取相应之策。这份被称为“斯特恩报告”的长篇大作一经发表就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国际经济学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并成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气候政策争论的焦点。斯特恩报告指出,如果忽视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人类将再次面临类似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和衰退。有证据表明,过去50多年气温升高的趋势可能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等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一些气候变化已经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如雪与冰层减少、海平面升高以及极端温度的范围和严重性都有扩大的趋势等。报告认为,到下世纪初,全球可能因气候变暖损失5%一20%的GDP,报告强烈呼吁世界各国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以减缓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变暖。许多国际组织的研究报告与斯特恩报告前后呼应。例如,2007年2月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以及2007年11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都强烈敦促世界各国紧急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007年12月联合国在巴厘岛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再一次呼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携手以应对日益紧候变化的经济学研究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大热点问题,许多国际一流期刊最近几年都用大量篇幅刊登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10606
   2006年英国政府资助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一项深入的经济学评估。斯特恩带领的团队在经过大量分析研究和交流的基础上,定量的结论表明及早采取温室气体减排可以较低的成本避免今后高额的经济损失。这一结论在国际经济学界产生巨大反响,有的给予肯定,高度赞同,也有的质疑,并给予批判。引发了一场大辩论。随后,主流经济学界的学者在各种不同场合发表意见,形成了一场众说纷纭的大论战。不同学派的经济学者在概念、方法、政策分析中,或定量、或定性开展了大量的深入研究。面临各种不同的声音,斯特恩在原有经济学评估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梳理。于2008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中,做出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较为系统规范。袁明确提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概念,成为一篇开创性的创作。在2006年的评估报告中,斯特恩在理论上没有做出很多尝试,但在《美国经济评论》中做出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较为系统规范。斯特恩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有别于一些一般比较特定的问题比如金融问题、贸易问题、产业经济问题。气候变化经济学的问题涉及范围非常宽泛,包括金融问题、法律问题、伦理问题、福利经济学问题及公共和环境经济学问题。如果把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外部性问题,属于环境经济学的范畴;如果是一个公共物品的话,就属于公共经济学的问题,如果涉及权益、福利问题的话那就属于福利经济学的范畴。
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潘家华等(2003)对如何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一种经济学视角,崔大鹏(2003)从国际政治和法律的角度强调了国际合作的作用,陈迎等(2007)则对斯特恩报告做了一个通俗的解读,并瞻望了未来气候谈判的走向。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也很重视,2007年出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为中国今后应对气候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南。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