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2)
时间:2022-08-20 10:2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新闻报道模糊语的概述 人们了解当下最新的社会事件及其发展动态的渠道,最主要最权威的就是新闻。它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新奇性、时效性、重要性和简明性的特点。但是新闻报道中往往又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为了让受众更好地接受新闻内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普遍使用模糊语。 (一)模糊语的内涵 1957年,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琼(D。Jones)对模糊语做出了这样一番理解:我们大家(包括那些追求精确无误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常常使用不精确的、含糊的、难以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这并不妨碍我们所用的词是非常有用的,通常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表达方式和难以下定义的术语,但仍能相互理解。[伍铁平。模糊语言再探[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5)]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的查德教授在《信息与控制》“模糊集”的文章中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这种不能精确划定范围的“类别”,在人们的思维中,特别是在模式识别,信息传递和抽象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唐锋卢。“客体模糊”的迷误[J]。淮安: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1)]査德的这个观点的提出,使人们深刻地意识到,有时候,模糊的现象、模糊的思维、模糊的概念,是我们把握客观世界的十分重要的途径。论文网 文章认为,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的人对这些状态都进行了很多的思考,但仍然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命题。这个时候命题就是模糊的。因此,模糊语即是说话的人在无法确定当下事实是否成立的情况下所发表的言论。 (二)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报道,不仅仅要传达客观真实的内容,还要够及时、够生动、够准确,新闻工作者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新闻事件时,往往使用模糊语,它的使用便能够满足新闻报道的各方面需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高度的概况使新闻内容简洁明了。模糊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使模糊语具备高度的概括力,并且能够有效的地帮助人们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客观对象。如果一篇新闻报道对事件的繁杂细节进行详细描述的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细致精确,实际上却是画蛇添足,容易使使报道变得繁琐无重点。反之,作者要是能够适当使用模糊语,省略没必要的细节,整篇新闻便会主旨明确、主次分明。所以,使用一些具有模糊性的词语反而能够很好的概括新闻,使内容更加精确。例如,“昨天晚上,我市交警开展统一行动,严查酒后驾驶以及车辆涉牌涉证等违法行为。”中,“昨天晚上”是一个笼统的概括,具体 时间并不重要,不需要强调,所以用“晚上概括”,“违法行为”包括很多行为,新闻中只列举个别两个,其他的无需一一道出,所以用“违法行为”概括,语义明确,简洁明了。 第二,生动活泼的修辞使内容更加鲜明。一些高明的言语表达者,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总是力图摆脱抽象、规则、固定的语言符号、系统的束缚,绘声绘色的描绘各种人物,活灵活现地反映具体现象,因此用模糊语去追求贴切、传神的品味。[蒋有经。模糊修辞浅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5。]这样的表达方法自然会使内容形象鲜明。例如,“通过此次检测,很多群众都发现了自己身体中隐形的问题。”,其中“隐形的问题”,听起来鲜活生动,引人注目,让受众想要了解所谓的“隐形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如果换成“不知道的问题”或者“看不到的问题”,便会觉得枯燥乏味。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