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歌《编花篮》的音乐特点(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河南民歌《编花篮》的音乐特点(2)

河南民歌的艺术风格由于其所在地区不同,所以也存在不同的风格特征,主要的河南民歌有以下几个区域:

第一,大别山、桐柏山区。这一地区主要是河南民歌中劳动号子的创作地,该地区人们喜欢在劳动时演唱号子了,来增加劳动的动力,演唱起来曲调高亢。此地区还有山歌、田歌、灯歌和小调,曲调悠扬婉转,民俗风情浓厚。文献综述

第二是伏牛山区和南阳地带。这一地区民歌数量特别多,而且各种形式种类都有,有号子、山歌、小调等等,而且其中民歌曲调新颖,风格多样,具有浓郁的中州音韵。

第三是豫西地区。“这一地区主要是民间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等,还有就是卢氏县的劳号,这是河南地区民歌中最特点的一种,艺术特点突出。”[2]

第四是平原地区。这一地区民歌的保留相比南部山区和丘陵地带,要少一些。以劳动号子和小调为主。深受戏曲艺术的影响,很多歌曲都具有戏曲的特点。

无论哪个地区的民歌都将河南的风土人情进行了生动的体现。

二、歌曲《编花篮》作品概述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

关于《编花篮》的歌曲创作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认为是河南人们集体创作的歌曲,一个是由钟庭润作词,郭复善作曲的版本。1988年郭复善在郑州二七广场游玩,偶然间听到广播里传出熟悉的音乐旋律,仔细一听,正在播放自己创作的《编花篮》,但是歌词却进行的改编。“从原先的‘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有块棉花田,朵朵开得像牡丹’改成了‘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满红牡丹’。”[3]郭复善不愿意自己的歌曲被人篡改,便开始维权。所以对于《编花篮》是属于河南民歌,还是属于单人创作一直争执不休,直到郭复善维权成功,《编花篮》才确定为郭复善与钟庭润创作的河南民歌。当时歌曲《编花篮》的创作于19世纪60年代,起源纯属偶然,词作者钟庭润当时是河南省文联干事,擅长文学创作,他将自己的编写的一则童谣《编花篮》发表到了报纸上,正好被当时的省文联任曲艺编辑郭复善看到。郭复善看到精炼短小的歌谣非常喜爱,产生了创作灵感,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将童谣谱曲,创作出了极具河南特色的《编花篮》,并与1959年在北京《歌曲》半月刊第3期进行发表。196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歌曲《编花篮》,1986歌手俞淑琴将这个歌曲重新配器演绎,让这个极具艺术特色的歌曲传遍祖国上下。来:自[优E尔L论W文W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二)歌曲的创作风格

“《编花篮》的词、曲、腔、调、韵创作都体现着鲜明的河南地域风格。”[4]从速度上和力度上来看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速度属于中速。这首歌曲的强弱对比明显,语速快慢结合十分恰当,音乐方面没有过度追求大音域,只是在平平淡淡中叙述。每个字对应一个音符,所以让大众唱起来也是非常的朗朗上口。《编花篮》的歌曲创作风格是平原地带的民歌风格,以河南民歌中的小调为基础的,旋律为五声音阶,曲调轻快活泼。小调是河南民歌中所占比重最大、流传范围也最广的一个歌种。小调流传在社会各个阶层中,也反映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小调在长期的演唱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加工、提炼,逐渐成为结构完整、节奏稳定、曲调优美的民歌。《编花篮》这首河南民歌是以我国特有的五声音阶为主。五度相生律产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是我国特有的音乐特质。宫商角徵羽对应的是“1、2、3、5、6”。我国的五声音阶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根据音高顺序排列,便能组成一首首优美的旋律。“《编花篮》源自“九莲灯”系列,极具浓郁地方特色与风土气息。” [5]在《编花篮》中歌曲的创作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极具艺术特色的歌曲,虽然是民歌,但是它的艺术特征是其他民歌不能比拟的,调式调性是采用的中国传统五声音阶、旋律整体音乐较宽、速度节拍为典型的民歌四二拍、节奏欢快活泼,歌词题材为生活歌曲、演唱方法众多有齐唱领唱等、编曲伴奏简单自然等方面都有体现,创作风格集合了河南民歌的典型特征,独具特色。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