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捉妖记》的审美主题(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电影《捉妖记》的审美主题(3)

宋天荫从小便被自己的父亲抛弃,身边唯一的亲人便是自己的奶奶,可这位奶奶却经常连自己的亲孙子都不认识,举止行为也是笑料百出,影片这样的编排会让观众捧腹大笑,但是在笑过之后,却会对天荫产生心疼和怜悯。自己生长的村子,陪着自己长大的乡亲,却在一夜之间告诉他,那都是一群妖怪,对于宋天荫来说,他的内心是极其孤独的。在走出永宁村之前,他一直把煮饭,缝纫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虽然他是一个保长,但因为性子和顺和腿脚不方便,总会被乡亲们调侃、欺负。奶奶经常对他说,你是一个保长,保护村民是你的责任,但这个时候的宋天荫就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对于外界充满了好奇与陌生,“责任”二字他几乎没有概念。离开永宁村,在怀胡巴,生胡巴和与小胡巴、霍小岚相处的日子里,他才渐渐明白了“责任”二字的分量。对于胡巴,他体贴细腻,悉心教导,教导它爱护生灵,杜绝野蛮,释放着自己满满的父爱。胡巴吸食了马血的时候,天荫语重心长地教导它说:“不能再吸血了,不然别人会以为我没有教育好你,以后你就吃素吧!”这个时候的宋天荫,作为父亲,他已经意识到了“责任”的意义。在之后的人妖大战中,为了自己的奶奶和爱人,他也丢弃了以往的懦弱,选择迎难而上,最终以开封的家族宝剑,完成了他步入天师的初学考试,也取得了人妖大战的胜利。从生理上来说,宋天荫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变得强大了,也是真正的成长了。结尾处,天荫赶走胡巴的那一幕,相信触动了很多人的心。曾经的天荫埋怨父亲,“不要自己孩子的父亲都不配做父亲”,而在他自己要赶胡巴走的那一刻,他也重复了父亲当年对自己说的狠话,他脑海中闪现了童年的记忆。角色互换了。天荫也从被抛弃者变成了抛弃者,这一刻他明白了父亲的心情,心灵的创伤也在慢慢地愈合,他也终于懂得了父亲当年的用心良苦:有时候为了孩子能平安地生活与成长,放弃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此时的宋天荫从生理到心理,他都经受了历练,慢慢变得强大,也真正完成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成长与蜕变。文献综述

影片中小妖王胡巴的成长也是显而易见的。刚出生的胡巴便和牛牛玩得不亦乐乎,甚至还爬上了屋顶,可见它是多么的顽皮。不停地折腾“爸爸”,经常让“妈妈”哭笑不得,它跟人类的婴儿一样,会哭会笑,会闹会饿,还会因为照顾不周而感冒发烧。《捉妖记》与其是说妖的记叙片,倒不如说是一部胡巴的成长史。胡巴天性嗜血,但在“爸爸”天荫的多次教导下,他慢慢改正,吞下自己并不怎么爱吃的枣子。在“父母”的教导下,它懂得了人性,看它用嘴叼出的一家三口的剪纸,就足以证明它懂人性,它对这份亲情有着万般的依赖和不舍。在天荫将它卖了关进笼子里时,单纯的胡巴一直以为那只是一个玩笑,而当他看到“父母”真的要离开时,它着急了,拼命的想要逃出笼子,但却被贴了符咒的笼子一次次地阻隔了。它很依赖这对生下来第一眼就看到的“父母”,就如人类的小婴儿一般,这对于还是婴儿的胡巴来说,无疑是残酷的。被卖掉的胡巴,经历了被蒸、被炸、被煮等一系列非人的虐待后,终于等到了“父母”前来营救,它也与“爸爸”携手,打败了坏妖,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担下了生为妖王的责任,维护了正义,令人心生敬畏。小胡巴在成长着,就像天荫那样,慢慢懂得了责任,但胡巴还太小,很多时候还仍旧喜欢依赖。被“父亲”赶走后,它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抓起兔子时却想起了“父亲”的教诲,最终选择放走兔子,吞下那并不可口的枣子,这是胡巴最大的成长,它身上的妖性正在慢慢地被叫做善良与人性的因素感化着。吃下枣子,习惯性的想要伸手再让“父亲”喂它一颗时,才发现,父母早已不在自己的身边了,那个充满哀怨与思念的小眼神,让很多人感到揪心,感到心酸,但就像歌词中唱的那样,“失去了保护,才可以迈向成熟”,相信失去了依赖与保护的胡巴,一定会成长的更快。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