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播的失范与矫正(3)
时间:2022-09-03 17:0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第一类“晒照型”。 拍照发朋友圈成了一些微信用户每日必做的一件事,在朋友圈里晒自拍、晒孩子、晒美食、晒新包、晒风景、晒男友;千篇一律的九张自拍图片加文字,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雷同。第二类“广告型”。常年各种衣服、鞋子、化妆品广告刷屏,让人不堪其扰。并且多为没有质量安全保障的三无产品,让人们对微商望而却步;第三类“文摘本型”。天天发名人名言、文摘、寓言这类心灵鸡汤鼓励自己。用乐观态度来思考,用积极的态度来做事情,盲目的相信这些而忽略了乐观的思考,积极的态度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而不是万能药丸,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第四类,重复转载。由于朋友圈人群背景较为相似,信息爱好也容易相同,因此,当人们点开朋友圈的小红点,常常看到的是许多大同小异的热门转载,把朋友圈刷到最底端的时候却鲜少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以上种种,造成了朋友圈“无效信息”的泛滥,让人对于微信传播又爱又恨。 (二)朋友圈虚假信息快速传播 在朋友圈,除了“无效信息”泛滥之外还夹杂着许多虚假信息和谣言,而这些文章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防骗、保健养生等主题。 例如阅读量过千的一片微信文章《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中,“致癌”一词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对生命的威胁,催发大量转载和二次传播,事实上却是哗众取宠,信息失真,是典型的“伪科学”。这类文章大多讲食物相生相克,威胁生命安全。它瞄准公众的知识盲点,诱发其恐惧心理,让人们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会熬不犹豫的进行转发,使谣言进行二次传播。 当这类谣言通过微信用户发布到微信聊天或者朋友圈中,通过树状传播或者放射状传播的模式对外进行传播,其本质就是谣言扩散。并且这类谣言的传播人群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大多集中在中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对于谣言的辨识度不高,加剧了谣言的快速传播文献综述 (三)公众号内容同质化严重、侵权泛滥 传统媒体被唱衰后,全民“互联网+”时代,众人纷纷调转方向,转战新媒体,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在同一个平台上的信息竞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激烈,同质化成为当前微信传播的一个严重问题。 微信公众号同质化问题,集中表现在内容方面。当一个热门话题出现的时候,一定是公众号们必争之地。 2015年12月的时候《太子妃升职记》热播,作为新媒体的微信公众账号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蹭热点的好机会,于是各种科普《太子妃升职记》的文章出现,细数该剧的前世今生。并且《太子妃升职记》的中的画面被做成各种表情包在各种微信公众号上出现,各种深扒男女主角性取向、绯闻、导演组究竟有多穷等内容层出不穷。各公众号轮番轰炸,换汤不换药,有的仅仅只是换一个标题直接复制原文,缺乏原创。微信朋友圈有关《太子妃升职记》男女主演的海报图片、最新动态、深度解析原著等内容比比皆是,主题雷同、观点雷同、角度雷同,成为微信公众号一大弊病。 同质化传播还引发了侵权问题,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微信公众号侵犯权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微信公众号文章普遍存在“1人原创、99人抄袭”现象。由于个人维权成本过高,不少人都选择放弃。但是在2015年5月7日, 国内第一例公众号抄袭案在深圳市南山区法院正式立案,引发舆论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此次案例或将成为微信公号的维权之路的开端。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