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唐狄公案》的中国人物形象(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大唐狄公案》的中国人物形象(3)

(二)《大唐狄公案》的创作 文献综述

1940年,高罗佩无意间得到一本18世纪一位不知名人士写的一本中国公案侦探小说,并被它所深深地吸引。而在此之后,不停间断的战争和战乱使他失去了研究中国文化资料的来源,可是他又非常喜欢中国文学,也不想放弃,特别是公案及宫廷小说。后来他把一本中国的传统广为流传的公案小说翻译成中文,并将之命名为《狄公案》。这本书于1949年在日本东京出版,成为了西方国家了解中国侦探公案小说的开端。

高罗佩用英文创作出的系列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总共历时了十八年之久。这本小说所包罗万象,极尽唐代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社会生活皆名列其中。全书大胆采用仿宋元话本体裁,创世界汉学著作之先河。小说出版后流行于整个西方世界,并且有十多种不同语言的版本。高罗佩在这篇小说里完美地阐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二十世纪50至60年代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是最黑暗的,而在当时,《大唐狄公案》是西方人认识中国的唯一途径。高罗佩对中国文化、艺术、法律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介绍在《大唐狄公案》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他把自己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描述的酣畅淋漓。书中以叙述狄仁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任职侦破疑难案件为主线,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民俗文化进行了详细刻画。不仅如此,书中还赞颂了狄仁杰在职期间为民做主的精神和称赞他过人的缜密思维,由此来突出邪不胜正的道理,邪恶势力终究会受到应有的制裁。可是高罗佩并非完全照搬中国当时的状况来描述,书中所描绘的“中国形象”并不是当时中国状况的复制品,而是经过重新思虑、构想、重新加工后的“虚幻中国”。不仅叙述了故事,还把中国古代社会风土人情同西方现代心理学、侦破学知识奇妙地相结合,取东方小说中大故事中再套小故事的结构方式之特点,融西方现代文学的突转、余波。叙述方式和写作技巧也别出心裁,它不同于中国的公案小说,也不同于西方福尔摩斯、亚森罗平、波洛的探案故事,而是以东西方文学互补与交融。来:自[优E尔L论W文W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在高罗佩的系列侦探小说中,中国不是绝对黑白分明的世界,换句话说,他既不似天堂般美丽动人,也不是深渊般一片漆黑,而是巧妙地让其维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绝非将中国意识形态化,。这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马可•波罗、耶稣会士等的影响;二是高罗佩对中国保持“友爱”的态度反映到了作品中,体现为对中国文化彻底的尊重和理解。三是高罗佩自己内心的欲望、梦想、迷恋等的表达。虽然如此,但高罗佩所撰写的《大唐狄公案》成功的造就了“中国版的福尔摩斯”,并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传奇色彩。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