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体复合体是一个位于雄性配子顶端的复杂结构,呈扁平帽状,来源于高尔基体产生的运输小泡,所以是是一种特化的溶酶体,其内含有多种与受精作用相关的酶。而本文研究对象多疣壁虎的顶体复合体是由顶体囊泡、顶体下锥、顶体下腔和穿孔器组成。一般情况下,我们称之为顶体。在有性生殖的动物当中,由于顶体复合体直接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顶体复合体对有性生殖动物具有重要意义。当获能后的精子抵达卵细胞膜表面,顶体会释放其含有的各种酶,从而使精子能够穿透较厚的卵膜,最终完成精卵细胞的融合。论文网
2 材料与方法
于2016年4 月中、下旬在浙江省温州市收集研究用的雄性成体多疣壁虎(n=5)。将雄性成体多疣壁虎采用断头方式处死,之后迅速取出精巢,将精巢分割为1 mm3 左右的小块,用0。1 mol/L 、pH7。4 磷酸缓冲液配制体积分数为2。5%的戊二醛以及质量分数为1%的锇酸,采用以上两种试剂进行双重固定,随后酒精系列脱水,50%乙醇 6~8小时,75%乙醇 6~8小时,85%乙醇 3~5小时,95%乙醇 1~2小时,95%乙醇 1~2小时,100%乙醇Ⅰ1小时,100%乙醇Ⅱ1小时,EPON 618 环氧树脂渗透并包埋,瑞典LKB2088 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日立H2600 型透射电镜镜检并摄片。
3结果
3。1 早期精子
经电镜观察可发现,未进入正式发育阶段的精子呈椭圆形,大小约6。375μm × 6。75μm,卵圆形细胞核处于中间位置,核膜清晰,染色质颗粒状,呈弥散形态分布,细胞质均匀。(图1)。
根据顶体复合体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将多疣壁虎精子发生过程中顶体复合体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时期:时期Ⅰ、时期Ⅱ、时期Ⅲ、时期Ⅳ。
3。2时期Ⅰ
多疣壁虎精子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成熟面上大小不等的运输小泡汇聚融合,形成了近似于圆形,位于细胞核旁的前顶体囊泡(图2),囊泡内还没有顶体颗粒。这个时段,顶体囊泡与核膜没有接触关系,但逐渐向细胞核靠拢。而由高尔基体产生的运输小泡继续汇聚入前顶体囊泡,最终产生了一个形态较大的前顶体囊泡。由于前顶体囊泡的体积增大,其压迫核膜,导致细胞核顶部会产生一个轻微的凹陷(图2)。前顶体囊泡扩大,可在其中发现一颗粒,称之为顶体颗粒(图3)。起初,该颗粒与囊泡膜相连接,与细胞核产生接触关系。而一个空腔出现在细胞核和顶体囊泡之间,称之为顶体下腔(图6)。此腔内形成一顶体下颗粒,与顶体颗粒及外核膜相连。顶体囊泡由于运输小泡汇入持续增大,同时顶体颗粒体积也扩大,迫使细胞核进一步凹陷,直至凹陷到达核直径的1/3~1/2 处,凹陷呈半圆状停止。
3。3 时期Ⅱ
精细胞继续发育,顶体囊泡从凹陷处开始反向推出,伴随着凹陷消失的过程,核膜和顶体囊泡的底部逐渐转变为扁平状,电子致密状态的顶体颗粒在顶体囊泡内扩散。顶体囊泡开始顺着核尖端外边缘轨迹向两侧移动,逐渐覆盖细胞核顶端,但顶体复合体大部分仍在细胞核顶端,顶体囊泡与细胞核之间的顶体下腔(图7)厚度增加,电子致密程度更高。随后,前后囊泡膜融合,形成帽状顶体囊(图5)文献综述
3。 4时期Ⅲ
由于位于细胞膜和顶体精子之间的细胞质消失,顶体复合体在精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细胞核的前端变窄,同时延伸形成细胞核前突,即命名为核喙(图7)。且一层电子致密的帽状物质包裹在核喙上,即顶体下锥(图6),而顶体下腔此时已为一电子透亮的空隙,位于顶体囊泡与顶体下锥之间(图6)。当到达细胞核伸长和凝结的高峰时期,顶体被一个支持细胞包围。该细胞是电子透明的,包含大小不一的高尔基体囊泡。此时位于外部的电子透明的顶体皮质和处于内部的电子致密的顶体髓质共同组成了顶体囊泡。顶体复合体横截面为卵圆形,各组成部分按高度划分,从内至外分别为细胞核、顶体下锥、顶体下腔、顶体皮质、顶体髓质,围绕着细胞核(图8)。 多疣壁虎精子发生过程中顶体复合体的形成(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19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