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河南省小麦品种演变与生产力分析分析(2)

时间:2019-03-12 21:54来源:毕业论文
自建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育种人员的共同努力,河南省的小麦品种已完成九次更换,现在正进行着第十次更换,每一次品种更换都使单产有


自建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育种人员的共同努力,河南省的小麦品种已完成九次更换,现在正进行着第十次更换,每一次品种更换都使单产有不用幅度提高[5-10]。
第一代小麦品种更换在解放初期(1949~1953 年):土改后农民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他们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但当时育种机构很少,选育出的品种也不多。由于小麦在河南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小麦生产具有栽培管理比较简单、避灾保收成和能早早接口粮等特点,所以政府就把小麦生产作为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作物。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品种有平原50、大口麦等,这些品种对当时的小麦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小麦单产可达 667.5kg∕hm2。第二次小麦品种更换(1954~1963年):主要通过引种、示范和评定,大力推广的碧玛1号、碧玛4号等良种,比起以前的农家种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等特点。尤其是碧玛1号、碧玛4号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扩大,年种植面积曾达266.6万/hm2以上,良种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小麦产量提高,1957年,小麦单产达到840kg∕hm2左右,1950 -1957 年单产平均年增长率约4.7%。第三次小麦品种更换(1963~1972年):因碧玛1号、碧玛4号抗锈病能力丧失,小麦产量遭到了较大损失,生产上急需抗锈病的小麦品种,为了满足生产需要,60 年代中期引进推广了抗病高产的国外良种(阿夫、阿勃等),以及本省选育出的内乡5号、内乡36,取代了感病的碧玛麦。阿夫,表现高产、抗病,适应性强[1],再加上大力开展的农田水利建设,化肥,农药的使用,高产地块可达 到5250~6000kg∕hm2,种植面积速增,年最大种植面积曾达到133.3 万 hm2。使得小麦产量达到20世纪50-60年代的最高水平。第四代小麦品种更替(1973~1980年):由于育种水平的提高,这一代的品种具有抗倒、高产、抗病和适应性广等特点( 如郑州761、郑州741、小偃4号等)。这些品种与阿夫、矮丰3号相互配合,基本上满足了不同肥力水平的需求。在全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良种栽培体系,加之栽培技术和生产条件的提高和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省的小麦产量迅速提高,单产从1000多 kg/hm2跃入到2000 多 kg/hm2,,年总产量突破 1000万吨大关,年均增长90%以上。
第五代小麦品种更换(1981~1988年):随着国家政策调整,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培育出一大批优良的具有明显的区域适应性小麦品种,如百农 3217 推广面约814万 hm2,豫麦7号 在1985到1989年推广面积达到217.5万 hm2,主要在豫中南推广的宛 7107 累计推广达到 367.6 万 hm2,豫麦2号 推广面积约227.2万hm2,而且长期在生产上利用,同时引进的西安8号、徐州21、陕农7859 具有高产、耐旱、抗逆性强等特点,优良品种的推广和麦棉套种、晚播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全省小麦平均单产提高到 3300kg∕hm2。
第优尔代小麦品种更换(1989~1992年):河南省小麦育种水平再进一步提高,抗倒性也得到很大提高,更具高产潜力,以豫麦系和冀麦 5418 等为主的一大批新品种得到迅速的推广,与第五次主要的推广品种(豫麦2号、西安8号)的综合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全省小麦单产量的提高,由3300kg∕hm2提高到了3900kg∕hm2,四年时间里完成了第优尔次品种更替。
第七次小麦品种更换(1993~1996年):随着小麦群体的进一步增大和全省范围内大流行的白粉病、条锈病,使得豫麦10号、豫麦13号、豫麦15号、因抗病性差不能适应产量增加,种植面积迅速下降而被淘汰,本省新半冬性品种豫麦 21、豫麦25 成为主导中,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第八代小麦品种更换(1997~2001 年):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量变质变”现象,粮食部门和农民开始注重粮食的品质生产,因豫麦21号小麦口感不佳,其面积从133.3多万hm2迅速下降到10.5万 hm2,具有超高产、适应广、强抗倒等突出特点( 如超高产和强抗倒的豫麦49, 产量高且适应广的豫麦70, 产量高、品质优的豫麦34,结合豫麦18 等品种迅速占领了主导地位。第九次小麦品种更换(2000~2007 年):河南省小麦品质及加工转化的研究开始在于1999年, 主要侧重于小麦品质调查、品质区划和营养品质的栽培技术研究等,豫麦 14、 23、28、 34、 35、 47、 50和郑麦 9023 等,优质强筋小麦 豫麦 34 和郑麦9023 是河南种植的主导品种; 弱筋麦有豫麦 50 等。优质小麦郑麦 9023 迅速占主导地位,与豫麦34号、豫麦47 号等配合郑麦 98、郑农 16、高优 503 等优质小麦共同完成了以优质小麦为主体的品种更换,普通高产品种仍以豫麦18、豫麦49、豫麦69、豫麦70、周麦16 为主,完成了第九次小麦品种更换,本次更换中弱春性品种种植面积较大,加之2000年以前连续多年未发生冻害,农民种植过程中放松了冬、春冻害的警惕,播种期掌握不严,曾出现多次冻害,对生产有一定影响。第十代品种更换(2008 至今):第九代更换中主导品种郑麦9023仍就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以周麦 18号、矮抗58、新麦18、豫49-198、周麦16 为代表的半冬性品种的种植面积也已经上升到主导地位,半冬性的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6的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偃展 4110、豫麦 70(豫麦 70-36)将保持稳定。日前小麦以高产、优质并重。从2010-2014年全省小麦品种利用来看,矮抗58、周麦22、郑麦366三个品种连续4年稳居全省品种利用面积的前3位,占全省麦播面积的50%以上,成为提升我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力干将。将有望完成第十次品种接班。 河南省小麦品种演变与生产力分析分析(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3106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