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爪蟾发育早期尾部再生的机制研究(2)

时间:2021-09-01 22:00来源:毕业论文
10 3.2行为学检验 13 4. 讨论 15 4.1最佳处理浓度的确定 15 4.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拮抗剂实验 15 4.3行为学 16 5.结论 16 参考 文献 17 致谢..18 附录..19 1.引言 1.1研究

10

3.2行为学检验 13

4. 讨论 15

4.1最佳处理浓度的确定 15

4.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拮抗剂实验 15

4.3行为学 16

5.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18

附录..19

1.引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实现人类器官再生是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研究者梦寐以求的目标。为破解器官再生的机制,研究者们选取特定的模式生物,通过对比机体正常组织与创伤修复再生后组织的特征与功能,研究组织器官的重建机制,以寻找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与再生[1-3]。人类自身对于修复受伤或者损坏的器官能力有限。有趣的是,大多数哺乳动物器官中含有常驻的前体细胞[4],但至今还不清楚这些细胞为什么没有被动员起来进行器官修复。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非洲爪蟾已经成为胚胎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具有代表性,易于饲养和繁殖,世代周期短,子代多,遗传背景清楚,易于遗传操作,其蝌蚪以及成体均生活在水中,可以很容易的吸收水体中外源性激素或其他化合物[5],从而为本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非洲爪蟾幼体尾部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包含有多种细胞类型:肌肉、周围神经、脊髓、脊索、皮肤、血管。在尾部切除后,伤口会在6–8 h内愈合。HPA(Human Platelet Antigen)可以促进前体细胞(progenitor cell)在受伤部位形成,而且组织可以持续生长7天[6]。因此近年来,以非洲爪蟾为代表的无尾两栖类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器官再生研究的新模型[7]。不同于有尾两栖类,爪蟾的再生能力随着其发育成熟而逐渐丧失。如早期蝌蚪的肢体在离断后可以完全再生,而晚期蝌蚪的肢体及变态后的成体断肢不可再生[8]。这一再生行为特性使爪蟾成为研究器官再生的理想模型。本次研究运用非洲爪蟾胚胎作为模式动物,通过观察非洲爪蟾发育过程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拮抗剂对蝌蚪存活率、尾部畸变率以及行为逃避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尾部再生的影响机制。为再生医学领域有针对性通过治疗损伤,并促使肢体再生和感染的伤口愈合开拓一种新途径,为最终实现器官再生的诱导提供理论基础,建立一种尾部切除恢复的再生模型,也为生物学治疗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论文网

1.2研究主要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是研究非洲爪蟾发育早期尾部切除对其生存率、生长发育和尾部再生的影响及调节机制。选取不同时期的蝌蚪进行尾部切除手术,通过显微镜拍照观察记录,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及其尾部再生的能力。再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拮抗剂:广谱的HDAC抑制剂TSA、I类HDAC特异性抑制剂:MC1568和MS275分别处理尾部切除后的蝌蚪,找出处理蝌蚪的最佳浓度。然后使用合适的拮抗剂分别处理尾部切除后的蝌蚪,测量药物处理后不同时间蝌蚪的尾巴恢复情况,从而分析药物处理对蝌蚪尾部再生的影响。

2.蝌蚪尾部切除再生机制研究方法的建立

2.1主要材料  

2.1.1主要试剂

绒促性素(HCG):宁波第二激素厂

3-氨基-苯甲酸乙酯(MS222):意大利Sigma-Aldrich公司  

2.1.2主要仪器

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SMZ1500 Nikon,苏州欧米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爪蟾发育早期尾部再生的机制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8130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